新一代“海归”艺术家正在崛起,国际化是成功之路的敲门砖吗?
2017年5月12日 专题• 话题
无论是学术界、美术馆、画廊,还是国内的二级市场,“海归”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标签,潜台词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化”“视野宽广”“受欢迎”……对于青年一代艺术家来说,“海归”的身份有哪些优势?他们和上一代“海归”艺术家有何不同?
无论是学术界、美术馆、画廊,还是国内的二级市场,“海归”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标签,潜台词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化”“视野宽广”“受欢迎”……对于青年一代艺术家来说,“海归”的身份有哪些优势?他们和上一代“海归”艺术家有何不同?
随着这些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国际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艺术市场的特征了,尤其是青年藏家在“国际趣味”上表现出的趋势和热情也越来越明显。
作为国内最早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北京今年已经第十二个年头,创办人董梦阳在现场采访中依然感叹道:“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我们上路了”。但路又在何方?却是本届艺术北京让参展机构和观众越来越迷茫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中,北京保利携“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高调亮相。这一场拍卖是否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这又会是尤伦斯夫妇最后的清单吗?
2015年,鞠婷用掉了4689大瓶丙烯。也是那一年,她在星空间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应和”。展览的亮相堪称惊艳,由于作品的独特性,鞠婷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也有不少观点将她的作品归类为抽象。
我们正处在一个双年展饱受争议甚至“成灾”的阶段:彼时辉煌的圣保罗双年展似乎影响力不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风波”还历历在目,其他此起彼伏的“双年展”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几届下去便难以为继、销声匿迹……
第三届Art Central在中环海滨如约开幕,这个香港本土的艺博会在VIP当晚就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人均不到0.25平方米的现场人气火爆异常,尤其是在下午五六点后,艺博会现场有些展位和过道甚至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高瑀
没有什么是能永远的。艺术家,艺术展,甚至艺术本身。
2018.08.15
周婉京
“我们就像是被关在一个细菌培养皿里,还在看艺术。”
2020.05.04
樊婉贞
市场带动城市经济。香港开放的市场体制及面向大陆、背向亚洲市场...
2016.05.12
尤洋
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艺术展会、明斯特公共雕塑展三个活动本质不...
2017.07.07
唐昕
国内民营的非营利艺术机构比如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
2013.11.23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杨天帅
他知道大主教需要一面人像花窗玻璃,只是他对这一决定感到疑惑。...
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