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青年藏家的“国际趣味”会引领未来的艺术方向吗?

作者:吕晓晨 2017年5月12日 专题话题
随着这些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国际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艺术市场的特征了,尤其是青年藏家在“国际趣味”上表现出的趋势和热情也越来越明显。这批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人,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教育背景,都比上一代的资产拥有者更为国际化。
那么,“国际趣味”为什么会在他们中成为一种“流行”?这种趣味能否为中国的收藏界产生下一个“舒金”?
青年一代收藏趣味的国际化
 
 
从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一代收藏家浮出水面开始至今,他们的收藏方向和体系也一直是艺术圈所关注的。这批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人的收藏中,对国际艺术家作品的关注是他们很大的一个共性,并且很多青年藏家都拥有自己的艺术机构,也不遗余力地为公众展示了自己的藏品,如Cc基金会、寺上美术、木木美术馆、四方当代美术馆等由青年藏家主持的艺术机构都曾推出过许多亮眼的国际化的馆藏展。曾经在《Hi艺术》的采访中,木木美术馆的创始人林瀚、晚晚就如此表示:“无时间线、无国界、无时代、多元并存的格局,这或许是趋势。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很多藏家会存在不同的喜好与倾向性。”
 
2016木木美术馆“林间空地”展览现场,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馆藏(图片来自官网)
2016木木美术馆“林间空地”展览现场,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馆藏(图片来自官网)
2016木木美术馆“安迪·沃霍尔:接触”展览现场(图片来自官网)
2016木木美术馆“安迪·沃霍尔:接触”展览现场(图片来自官网)
而2013年开馆的四方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歧义花园”就是一个以藏品为主的群展;2015年四方当代美术馆推出了一个名为“绝对收藏指南”的馆藏展。负责人陆寻是理科高材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冷静谨慎、有主见的青年藏家。在早几年的媒体报道中,陆寻曾如此表示:“ 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是买比较有名的艺术家,比如西方那种‘蓝筹股’。现在的收藏更加注重作品本身,而不是艺术家的名气。”
2015四方当代美术馆“绝对收藏指南”馆藏展(图片来自官网)
2015四方当代美术馆“绝对收藏指南”馆藏展(图片来自官网)
“拍藏”创始人、青年藏家赵凌甲也拥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艺术收藏,比如奈良美智、草间弥生、达明·赫斯特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赵凌甲表示:“对我来说,收藏就三点考虑:喜欢当然是第一位,不能赔钱是第二位,还要尺寸合适。无论收藏哪种艺术,纯投资选艺术品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那么,这种日趋国际化的收藏品味是何以流行的呢?
艺博会带来的趣味导向
 
 
随着第五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落幕,“国际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的趋势了,有国内参展画廊的负责人直接在微信朋友圈表示:“Art Basel就是西方人的天下了。”走进金紫荆广场旁的会展中心,高古轩、里森、卓纳这些国际超级大画廊雄踞着VIP入口,来自中国大陆参展名额已被压缩到15%左右——这还是指在中国内地有展览空间的画廊,并非中国大陆本土的画廊。VIP日展厅内或行色匆匆、或悠然自得的更多是非黄种人的面孔。虽然地处亚洲,但这个五岁的艺博会丝毫不掩饰自己是绝对的西方画廊的主场。
 
除此之外,刚刚走过三届的西岸艺博会,虽然只有31家国内外画廊参与,但是如卓纳画廊、泰勒画廊等国际画廊的跻身,也让这个国内本土的艺博会颇具“国际范”。
 
二级市场的助力
 
 
无独有偶,虽然如今的拍卖市场和画廊市场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近几年国内二级市场对国际艺术品的发力也日趋明显。早在2012年12月,香港香港蘇富比首次举办“无界:当代艺术”拍卖会,将此前专注于亚洲当代艺术拍卖扩容至西方和亚洲当代艺术并重,并设专场进行拍卖。在刚刚落幕的2017年春拍中,香港蘇富比更是成交了安迪·沃霍尔、巴斯奎特、塞西莉·布朗、阿德里安·格尼等西方“硬货”。相比于中国内地,香港拥有的免税政策使得这里拥有比中国内地市场更具“消化”国际作品的优势。
国际艺术大师在国内的频繁“走穴”
 
 
近几年国际艺术大师在中国的展览蔚然成风,“国外明星艺术家中国办展热潮”更是在2016年初《Hi艺术》发布的年度榜单中被嘉宾高票投出成为“年度关键词”之一。在当时嘉宾的点评中,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就指出“国外明星艺术家在中国办展的热潮,现在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越来越多。中国未来会跟欧洲、美国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好事情。”远的不说,仅2016年就有毕加索、贾科梅蒂、劳森伯格、安迪·沃霍尔、安塞姆· 基弗等国际大牌艺术家的展览进入中国。而2017年还未过半,詹姆斯·特瑞尔、瑞安·甘德、朱利安·奥培、彼得·多伊格等国际艺术家的展览已经在艺术界获得了大规模的关注。
Cc基金会创始人周大为就是近些年表现耀眼的青年藏家中的一位,近期Cc基金会与英国的里森画廊共同举办了英国艺术家瑞安·甘德在华的首次个展,周大为是瑞安·甘德的收藏家,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收藏家。关于对国际收藏的原因,他的回答和他本人一样酷:“我很早就开始收藏国际了,因为中国当代该收的也收得差不多了。总要收藏些东西吧,恋物癖。”
三月中旬,位于北京六环外的寺上美术馆举办了“钢砂之潮”和“影像.观察”两个战略,其中“影像.观察”的十六件影像作品均出自寺上美术馆的收藏,这个国际化的展览同样收获了很强的关注度和赞誉,在谈及美术馆的国际收藏宗旨时,馆长刘麟瑶如此表态:“年长一辈的收藏家也在收藏国际艺术家作品,不仅仅是青年收藏家。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早就是平的,国界不应该是阻止收藏的缘因。选择收藏有非常多的缘因并且收藏一件作品有很多因素要考虑,有的时候是很有才华青年艺术家非常需要支持,有的时候是单纯的非常喜爱。”
 
当然其中也有另一种看法:很多被国内藏家收藏的,不过是西方“吃剩下的,而这些中国藏家还甘之如饴。”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藏家表示自己并不看好以收藏国际艺术家为主的收藏家:“国外画廊和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圈子。中国收藏家不管再怎么牛,也进入不了圈子里面成为影响力的收藏家。他们收藏的作品大都不是代表作。”
 
 
那么,你怎么看青年收藏家的“国际趣味”?这种趣味能否为中国的收藏界产生下一个“舒金”?
 
 
 
听听他们怎么说
李苏桥

资深市场专家

 

 

富二代与同龄创业成功者比较,对所拥有财富的态度,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些差异,这种差异也许有不同的原因,但主要来自优越甚至显赫的家庭背景及由此而接受的国际化教育和视野;差异导致了这个群体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认可、热衷和购藏。

青年藏家的收藏方向和体系有没有可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有影响,这点毋庸置疑,艺术收藏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上,我身边也有很多50、60、70后开始收藏西方艺术包括西方当代艺术,不同的是,我觉得就当代艺术板块而言,青年藏家表现得更加自信,同时对缺失大部分市场上很成功的明星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更无所谓。

这些青年藏家中是否会出现下一个“舒金”式的人物,这个太难推断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学术、流行与市场充满了变数,现在敢下结论的人都是在吹牛逼。

 
李苏桥
资深市场专家
 
 
富二代与同龄创业成功者比较,对所拥有财富的态度,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些差异,这种差异也许有不同的原因,但主要来自优越甚至显赫的家庭背景及由此而接受的国际化教育和视野;差异导致了这个群体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认可、热衷和购藏。
青年藏家的收藏方向和体系有没有可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有影响,这点毋庸置疑,艺术收藏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上,我身边也有很多50、60、70后开始收藏西方艺术包括西方当代艺术,不同的是,我觉得就当代艺术板块而言,青年藏家表现得更加自信,同时对缺失大部分市场上很成功的明星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更无所谓。
这些青年藏家中是否会出现下一个“舒金”式的人物,这个太难推断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学术、流行与市场充满了变数,现在敢下结论的人都是在吹牛逼。
 
伍劲

资深市场专家

 

 

当下青年藏家的国际趣味和他们的学习背景有关系,但若要做出成就,还要对国际的艺术潮流、艺术家有更深的洞察。否则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国际口味,价值就不是很大。具体怎么做,要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了。现在资讯非常便捷,要了解国际艺术动态也很方便。也许有人可以成功地捕捉到国际趋势,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也有相当的难度。

 
伍劲
资深市场专家
 
 
当下青年藏家的国际趣味和他们的学习背景有关系,但若要做出成就,还要对国际的艺术潮流、艺术家有更深的洞察。否则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国际口味,价值就不是很大。具体怎么做,要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了。现在资讯非常便捷,要了解国际艺术动态也很方便。也许有人可以成功地捕捉到国际趋势,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也有相当的难度。
 
王从卉

独立艺术评论人 & 收藏顾问

 

 

严重强调,目前的国际战后当代艺术生态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转,已是金钟罩般强大,这种强大甚至超过于19世纪末的法国沙龙,都是一种话语和市场的霸权。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们评判的所谓“国际化趣味”,实际还是停留在这样生态链条中由大画廊、拍卖行、策展人、美术馆机构一起共同引导出来的“主流”趣味;从收藏标的而言,很多标配。第二代的藏家,国际化视野显然比第一代藏家个更加宽阔而开放,但同时也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大画廊和拍卖行的强势引导。在这样的境遇下,要实现具有前瞻性和个性化的收藏实际上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并不比上一代中国藏家在一片荒芜的艺术市场中在艺术家工作室寻宝更加容易。这要求新一代藏家具有热烈拥抱系统,跳进国际趣味中的巨大精力和财力的投入,进行学习和切磋;更要时时警醒自己从“国际趣味”中跳出来,找到自己的道路。

 
王从卉
独立艺术评论人 & 收藏顾问
 
 
严重强调,目前的国际战后当代艺术生态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转,已是金钟罩般强大,这种强大甚至超过于19世纪末的法国沙龙,都是一种话语和市场的霸权。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们评判的所谓“国际化趣味”,实际还是停留在这样生态链条中由大画廊、拍卖行、策展人、美术馆机构一起共同引导出来的“主流”趣味;从收藏标的而言,很多标配。第二代的藏家,国际化视野显然比第一代藏家个更加宽阔而开放,但同时也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大画廊和拍卖行的强势引导。在这样的境遇下,要实现具有前瞻性和个性化的收藏实际上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并不比上一代中国藏家在一片荒芜的艺术市场中在艺术家工作室寻宝更加容易。这要求新一代藏家具有热烈拥抱系统,跳进国际趣味中的巨大精力和财力的投入,进行学习和切磋;更要时时警醒自己从“国际趣味”中跳出来,找到自己的道路。
 
唐丽丽

匡时国际副总裁兼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

 

 

我觉得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的所谓各种“二代”大概集中在1975年出生的中国年轻一代之后,所谓80后、90后,随着国门打开、知识结构变化、信息化而逐渐统一的审美全球化,青年一代受到西方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在视觉上。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十几岁的时候开始迷恋上Jazz和西方古典音乐,而我的家庭父母辈都是听邓丽君的,完全对我没有这方面的引导,后来想明白是因为很小时候天天看看《猫和老鼠》,里面的背景音乐全都是这些。80、90后从小看日本漫画长大,那么就能解释为什么年轻藏家有不少对于日本的扁平化+卡通视觉很容易接受,甚至一些80、90后艺术家在创作上也受到这些影响。加上年轻一代开始出国留学学习西方语境下的世界艺术,而无论是艺术史还是艺术市场,都比中国相对长久和稳定。所以,哪怕会有很多老一辈觉得遗憾或心里不舒服,这个趋势在所难免。
唐丽丽
匡时国际副总裁兼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
 
 
我觉得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的所谓各种“二代”大概集中在1975年出生的中国年轻一代之后,所谓80后、90后,随着国门打开、知识结构变化、信息化而逐渐统一的审美全球化,青年一代受到西方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在视觉上。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十几岁的时候开始迷恋上Jazz和西方古典音乐,而我的家庭父母辈都是听邓丽君的,完全对我没有这方面的引导,后来想明白是因为很小时候天天看看《猫和老鼠》,里面的背景音乐全都是这些。80、90后从小看日本漫画长大,那么就能解释为什么年轻藏家有不少对于日本的扁平化+卡通视觉很容易接受,甚至一些80、90后艺术家在创作上也受到这些影响。加上年轻一代开始出国留学学习西方语境下的世界艺术,而无论是艺术史还是艺术市场,都比中国相对长久和稳定。所以,哪怕会有很多老一辈觉得遗憾或心里不舒服,这个趋势在所难免。
谢晓冬

“在艺”APP创始人

 

 

“国际趣味”对青年藏家同龄艺术家或者未来国内的艺术创作都会带来影响,很多青年藏家与国内的艺术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的“趣味”能使得国内的艺术创作更具备国际视角的可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些青年藏家的收藏,对于完善未来国内美术馆,尤其是私人美术馆的馆藏、开辟国人的审美视野都是有价值的。

这些青年藏家代表着未来收藏界的趋势,也需要考虑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作为群体来说存在着方向性的问题:我们的藏家如何看待国际趣味和本土趣味之间的关系?对于本土的艺术创作又有哪些使命?如果没有这种使命感,那么他们的“国际趣味”就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就没有评论的必要了。

我现在越来越认为:不存在国际通行的艺术,国际性的艺术只是某一文化形态的艺术,所谓国际艺术,指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这就涉及到中国在未来如果让自己的艺术更具有国际影响力?除了艺术家的努力,更需要藏家群体的推动,因此藏家的国际趣味和对本土的艺术扶持需要并行不悖地推进。
谢晓冬
“在艺”APP创始人
 
 
“国际趣味”对青年藏家同龄艺术家或者未来国内的艺术创作都会带来影响,很多青年藏家与国内的艺术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的“趣味”能使得国内的艺术创作更具备国际视角的可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些青年藏家的收藏,对于完善未来国内美术馆,尤其是私人美术馆的馆藏、开辟国人的审美视野都是有价值的。
这些青年藏家代表着未来收藏界的趋势,也需要考虑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作为群体来说存在着方向性的问题:我们的藏家如何看待国际趣味和本土趣味之间的关系?对于本土的艺术创作又有哪些使命?如果没有这种使命感,那么他们的“国际趣味”就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就没有评论的必要了。
我现在越来越认为:不存在国际通行的艺术,国际性的艺术只是某一文化形态的艺术,所谓国际艺术,指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这就涉及到中国在未来如果让自己的艺术更具有国际影响力?除了艺术家的努力,更需要藏家群体的推动,因此藏家的国际趣味和对本土的艺术扶持需要并行不悖地推进。
郑姝

《Hi艺术》海外专栏作家

 

 

这里所谓的国际趣味,应该是指相对于“大师”的国际新兴艺术家吧。这我要说一个很扫兴的因素:就是他们便宜,比买已经坐实“伟大”的艺术便宜!藏二代如果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买进这类艺术家成功的性价比会高一些。这就从本质上跟舒金不一样了。舒金的财务自由直接导致了他在艺术品位上的自由。他不需要艺术品证明什么。他不考虑性价比。中国的藏二代却都需要艺术品去证明自己。这是本质的差别。有了这个目的,收藏选择就不仅仅关于美学了,层次一下差了一大截。开阔眼光当然是好事,但艺术其实从来都是无国界的,从来都是国际的。它不仅仅是未来,也是过去。

 
郑姝
《Hi艺术》海外专栏作家
 
 
这里所谓的国际趣味,应该是指相对于“大师”的国际新兴艺术家吧。这我要说一个很扫兴的因素:就是他们便宜,比买已经坐实“伟大”的艺术便宜!藏二代如果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买进这类艺术家成功的性价比会高一些。这就从本质上跟舒金不一样了。舒金的财务自由直接导致了他在艺术品位上的自由。他不需要艺术品证明什么。他不考虑性价比。中国的藏二代却都需要艺术品去证明自己。这是本质的差别。有了这个目的,收藏选择就不仅仅关于美学了,层次一下差了一大截。开阔眼光当然是好事,但艺术其实从来都是无国界的,从来都是国际的。它不仅仅是未来,也是过去。
 
李战豪

青年藏家

 

 

中国和西方国际相比尽管艺术的大环境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艺术家和西方国际艺术家工作的层面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各自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要探讨的问题不同而已。就收藏来说,国际化的视野和收藏行为不仅是中国藏家独有的,西方的艺术机构和藏家也是如此。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都是国际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Art Basel 和世界顶级拍卖行在为中国藏家的国际收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中国艺术家放到了国际舞台。这也促使了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视对本土艺术语言的当代构建,大家明显的感受到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已经有了更多深层次的探索。

对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史其作品的收藏,在中国是缺失的,这是中国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家美术馆仅有的西方现代艺术品的收藏还是德国路德维希家族的战略捐赠。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对于西方艺术品的收藏,当下的我们充满了可能性:西方大画廊和大拍卖公司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中国,中国藏家已经是他们努力的对象,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交流,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中国“舒金”们将会不断出现……也许这就是中国藏家“国际趣味”未来的可能性。
李战豪
青年藏家
 
 
中国和西方国际相比尽管艺术的大环境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艺术家和西方国际艺术家工作的层面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各自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要探讨的问题不同而已。就收藏来说,国际化的视野和收藏行为不仅是中国藏家独有的,西方的艺术机构和藏家也是如此。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都是国际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Art Basel 和世界顶级拍卖行在为中国藏家的国际收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中国艺术家放到了国际舞台。这也促使了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视对本土艺术语言的当代构建,大家明显的感受到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已经有了更多深层次的探索。
对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史其作品的收藏,在中国是缺失的,这是中国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家美术馆仅有的西方现代艺术品的收藏还是德国路德维希家族的战略捐赠。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对于西方艺术品的收藏,当下的我们充满了可能性:西方大画廊和大拍卖公司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中国,中国藏家已经是他们努力的对象,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交流,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中国“舒金”们将会不断出现……也许这就是中国藏家“国际趣味”未来的可能性。
世界是平的,青年藏家的“国际趣味”会引领未来的艺术方向吗?
黄予
青年藏家
 
 
“国际化”还是和社会的主流审美有关。80后生活在一个经济和资讯极度发达的时代,“国际化”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我觉得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不会特别去追求了,而是一种很自然的审美习惯。现在很多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其实已经没有特别的国家或者民族性的东西在里面,他们在追求更自由或者说更自我的东西。
收藏当代很有趣的是,艺术家和藏家的互动很多,所以你的趣味难免会被艺术家影响。不需要特别去追求“国际化”,它是我们这代人的“符号”。反而,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是传统文化。一种我们慢慢的在丢失的东西,需要去找回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