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天帅 全部共 30 篇
现职主场新闻艺术版编辑,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学士,跨文化研究硕士。前《信报》文化版记者。2012年与友人创办艺评团体「艺托邦」,主张以艺术作为人类活得更有利于世界的方法。文章见于香港《主场新闻》、《苹果日报》、《信报》、《经济日报》、《大公报》、《号外》、《艺术芭莎》、《三角志》、《ART PLUS》;中国《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财经》、《周末画报》、《典藏.读天下》;台湾《典藏投资》、《今艺术》、《艺外》等。开会时喜欢画花猫大笨象。
-
再谈 SEA:听话的记者有饭吃
2016年5月12日 专栏
干了好些年头艺术记者,自然了解艺术记者的工作价值──这里所指不是自身工作价值,而是业界看你的工作价值,比如说,展览宣传工具、抬高画家身价的工具,诸如此类。
-
那天我跟一个所谓艺评人吃饭
2016年3月28日 专栏
这个艺评人问我干哪行,我说我是时事记者。
-
艺术有无普遍性?专访古根海姆中国艺术副策展人翁笑雨
2016年2月27日 专栏
十月一天,我在何鸿毅家族基金位于湾仔的办公室内,与翁笑雨会面。
-
十句话惹毛艺术版记者大赛
2015年10月1日 专栏
Facebook近日不知何解吹起“一句话惹毛X大赛”之风。背后潜台词是,各行各业自有其难做之处。有苦自己知,外行不明所以,本也无甚所谓,可是总有人爱不知就里胡乱批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单一席话已足够挑动行家神经。
-
从AAB(Affordable Art Basel)to AAC(Affordable Artist Career)
2015年8月26日 专栏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富二代,在2003年的Art Basel HK,我悉心打扮自己。白衬衫,咖啡色布裤,一副黑眼镜,一件西装褛,低调得来散发着财气,瞥眼照镜我还以为自己是郑志刚。
-
自诛心论 给艺评以至所有评论者
2015年7月28日 专栏
最近香港艺评界有一场关于艺评的论争。
-
笑死人:“公共艺术大师班”
2015年6月1日 专栏
香港艺术学院最近搞了个叫做“公共艺术大师班”的课程。一看名字,不禁感叹,香港人对胜利与优越的迷恋,真已到达无可救药的地步。
-
吞噬一切吧,魔兽·艺术市场!
2015年3月9日 专栏
你支持Invader,是商品;你反对政府,是商品;你支持体制,是商品;你反对体制,是商品;你关心战争下的儿童,是商品;你批评资本主义,也是商品;你批评艺术市场把所有东西变成商品?哈,它也是商品!
-
采访手记:唉,不幸言中
2015年2月15日 专栏
我不擅长做调查报道。像“踢爆”这些事,我自问是无能力的。偶有一次,做起来也笨手笨脚,战战兢兢。
-
别再问“艺术家能做什么”
2015年1月14日 专栏
“艺术家能做什么”再次成为艺术界话题──每当有天灾人祸,艺术家、艺评家、策展人,总谈这个题目,百谈不厌。
- 01 科隆大教堂的花窗玻璃
- 02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3 关良的气质
- 04 怀念靳勒:夜空的星,照亮石节子的梦
- 05 当代艺术的三次洗牌
- 06 以自然书写走出现代性欲望与虚无的恶性循环
- 07 无声的呐喊
- 08 毕加索同志
- 09 昨天,一位北京收藏家眼中的2016瑞士巴塞尔
- 10 青年艺术家生存手册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无声的呐喊
- 03 小而美的生活 --- 那些法南小镇的美术馆
- 04 犬奸
- 05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6 世界靠边站!雕塑要给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7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8 怀念靳勒:夜空的星,照亮石节子的梦
- 09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10 熊猫GG江湖指月录之六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犬奸
- 03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4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05 一米民主
- 06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7 性侵不限于肉体,荒木经惟“缪斯”残酷物语
- 08 赚钱就赚钱,别老cue未来
- 09 父与子
- 10 再识马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