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颖 全部共 25 篇
-
诗和远方
2016年4月18日 专栏
老狼终于来了,成了《我是歌手》的最后一位补位歌手。带着朴树的《旅途》云淡风轻登场,再次俘获了白衣飘飘年代里那些文艺青年们的心,悠扬的歌声历久弥新。曾经的美好却被现实的骨感打碎,老狼只得了倒数第二的名次。但是在我和许多同龄人的心目中,他就是NO.1。
-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2016年2月27日 专栏
春节刚过,就收到一位我欣赏的同行离开她供职多年的报业集团,扎进了创业潮流的消息。
-
7574张照片约等于我的2015
2016年1月20日 专栏
2015年最后一天,朋友圈里纷纷晒出各自在过去一年里的收获。我本想也凑个热闹,于是翻开手机相册——7574张照片纪录了我2015的生活和工作轨迹
-
乘兴而来 尽兴而归
2015年11月30日 专栏
我们有时费尽周折去某个国家、某座小小的博物馆参观,也许仅仅为了亲眼目睹其中的一件藏品。但有时不经意的一次旅程收获的意外惊喜或许更胜于前者。奥胡斯的史前历史博物馆就是丹麦之行最大的彩蛋。
-
1985年,我两岁
2015年10月31日 专栏
三十年,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有人说,中国三十年一变,从1949到1979到2009,每一个三十年开启一个气局,终成300年一变的历史变革。30年也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时间,因为历史的见证人多还在,而时局气息早已不复。
-
纪念
2015年10月3日 专栏
去故宫看“石渠宝笈”的“磨难”可能是最近的“槽点”之一了。早上5点在故宫门前排队,就已是人头攒动,长龙盘曲,直到下午才摩肩入场。匆忙间,作品已成过眼烟云,只留下人山人海的深刻记忆,大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人惊诧,艺术果然有魔力。
-
读屏也读书
2015年10月3日 专栏
在决定开始写这篇导读之前,我是特别犹豫的。为什么?我想主要是因为面对读者的方式改变了。它不同于杂志,你可隐藏其后,文章的优劣,都可以假装不必在意。但在微信,却是赤裸裸的坦诚相见,来不得半点虚假,更容不得自欺欺人。它可以残忍地淹没掉一篇文章,也可以无私地放大一篇文章。这是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的最大刺激。
-
看的是角度 听的是回响
2015年10月3日 专栏
截稿期,电脑突然无故罢工。正在准备的新雕塑论坛问题的文稿随着刹那间熄灭的屏幕消失在眼前。一声叹息,焦躁感瞬时涌上心头,脑中正酝酿的一系列问题像在沼泽地里下沉的身体,逐渐被淤泥吞噬。
-
一个误会
2015年7月10日 专栏
Hi艺术为藏家和专业人士私人定制的艺术之旅又在六月如期而至。
-
成为小艺术家必看的N句话
2015年4月30日 专栏
“成为小艺术家必看的N句话”是模仿了艺术家龚剑撰写的《成为小艺术家的24条成功秘诀》一文的标题。不过,与龚剑老师是借段子的形式以戏谑方式讽刺那些社交型的艺术家不同的是,本文绝无调侃之意。
- 01 科隆大教堂的花窗玻璃
- 02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3 关良的气质
- 04 怀念靳勒:夜空的星,照亮石节子的梦
- 05 当代艺术的三次洗牌
- 06 以自然书写走出现代性欲望与虚无的恶性循环
- 07 无声的呐喊
- 08 毕加索同志
- 09 昨天,一位北京收藏家眼中的2016瑞士巴塞尔
- 10 青年艺术家生存手册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无声的呐喊
- 03 小而美的生活 --- 那些法南小镇的美术馆
- 04 犬奸
- 05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6 世界靠边站!雕塑要给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7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8 怀念靳勒:夜空的星,照亮石节子的梦
- 09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10 熊猫GG江湖指月录之六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犬奸
- 03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4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05 一米民主
- 06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7 性侵不限于肉体,荒木经惟“缪斯”残酷物语
- 08 赚钱就赚钱,别老cue未来
- 09 父与子
- 10 再识马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