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话题 共1001篇

  • 在“误读”的美中“再生” 玉衡夏季群展“风水·墨变”开幕

    在“误读”的美中“再生” 玉衡夏季群展“风水·墨变”开幕

    2016年7月21日 专题话题

    7月9日,玉衡艺术中心推出群展“风水·墨变——中国笔墨的误读与再生”。展览由独立策展人了了策划,展出了王劼音、余友涵、郑在东、陈心懋、蒋奇谷、陈九、余启平、何赛邦、邬一名、倪有鱼十位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水墨画作。

  • 中德80后艺术家“撞画” 谁山寨了谁?

    中德80后艺术家“撞画” 谁山寨了谁?

    2016年7月20日 专题话题

    德国年轻艺术家恩里科·巴赫在绘画元素、甚至画面内容与中国年轻抽象艺术家钱佳华的作品高度相似甚至相同,很直观地造成了中西方抽象艺术的直面碰撞,有人说西方抽象艺术甩出中国抽象艺术不知道几条街,甚至中国几何抽象艺术家的原创性也开始受到质疑,而这里

  • 何多苓:权威性不够让艺术奖项越来越鸡肋

    何多苓:权威性不够让艺术奖项越来越鸡肋

    2016年7月20日 专题话题

    在连任了五届“新星星艺术奖”评委的何多苓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看,每年一届的奖项越来越乏味,除了第一届的大奖获得者,再难有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让对艺术极其敏锐的评委们眼睛一亮。

  • 佳玥:奖项的价值在于文化影响力

    佳玥:奖项的价值在于文化影响力

    2016年7月20日 专题话题

    只针对中央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奖项“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奖”,是一个小而精的奖项,从2016年第四届开始,甚至取消了过去的海选制,还选择了初审评委提名的筛选机制。在佳玥看来,艺术8青年奖并不急于将年轻艺术家推向社会和市场,更多的希望能够真正的

  • 是否可以用一个奖项拯救绘画?

    是否可以用一个奖项拯救绘画?

    2016年7月20日 专题话题

    在作为轰轰烈烈造星运动之下的明星艺术家高瑀的观察下,当下的绘画还存在着越来越同质化的现象,虽然在他看来,除了绘画语言本身难以再有新的突破以外,这也是一个大的外部环境日趋同质的必然结果。绘画是否无药可救?

  • 素人艺术 另一种艺术 思路,有前途吗?

    素人艺术 另一种艺术 思路,有前途吗?

    2016年7月19日 专题话题

    “素人艺术”这个在西方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类型,在国内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随着两届Almost Art Project素人艺术展(AAP)在北京的举行,这一类型的艺术是不是逐渐揭开其看似神秘的面纱了呢?

  • 珍妮·莎维尔的价格刺痛了谁?

    珍妮·莎维尔的价格刺痛了谁?

    2016年7月19日 专题话题

    英国70后女艺术家珍妮·莎维尔创作于1996-1997年的油画《转变》以595万(加佣金681.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515.6万元在伦敦苏富比落槌,花落龙美术馆。 相比于国内,目前中国70后女艺术家的作品纪录尚未超过50万美元。

  • UCCA,猜猜谁是它的新主人?

    UCCA,猜猜谁是它的新主人?

    2016年7月4日 专题话题

    6月29日晚19:55,豆瓣博主“66号公路”一篇名为《UCCA尤伦斯中心很快会被出售》无疑相当于朋友圈的一枚重磅炸弹; 6月30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官方证实了此消息。 UCCA,猜猜谁是它的新主人?

  • 与“90年代”前卫艺术展览史有关的十段回忆

    与“90年代”前卫艺术展览史有关的十段回忆

    2016年6月30日 专题话题

    在这里,我们看到快速发展的实验艺术在面对滞后的展出体制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艺术家们自觉的发起各种半地下式的展览活动。那时的艺术是鲜活的,生动的,正如纪录片导演吴文光用一句话概括展览“是我!”——“作品都在里面,人都在外边。”

  • 非刚需的当代艺术APP拼的到底是什么?

    非刚需的当代艺术APP拼的到底是什么?

    2016年6月24日 专题话题

    现今的中国已经是拥有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至少四亿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因此无数创业者都在涌入APP开发领域。当代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各类app层出不穷,这么大的竞争的压力下,各路APP又如何生存,它们拼的是什么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