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2014年4月6日下午15:00,马军实验性个展于在3画廊举办开幕酒会。不同于以往的瓷器作品,马军这次的展览,是基于画廊已有的空间而对整个展厅做的一次规划和设计,最后将整个空间做成了他的作品。在第一个展厅,他利用3D雕刻技术打印了一面纯白的但是具有中国传统院墙形体的墙面,和展厅本身的纯白结合在一起。第二个展厅则被设计成一个可体验性的水墨空间,在此,他彻底颠覆人们对传统水墨的认知,用几何形体来诠释物体的西方视角,同时又将这些几何体浸泡在墨池当中进行渲染。这一次,呈现在马军创作的意象空间中的,是中西方美学的矛盾或是完美的融合。
既然是实验性的作品,展览过程中也就做出了一些特别的安排,开幕酒会结束后将会有相关的学术探讨会。哲学家陈嘉映、维特根斯坦小组组长哲学家刘畅、清华大学史论系系主任陈岸瑛,艺术家金沙、吕鹏等都前来参与学术探讨会。另外,现场还邀请了刘礼宾、魏星、夏彦国等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对于本次展览,策展人柴中建写道:
水墨作为一种中国艺术的传统资源,在今天显然分裂成多种语境:水墨的根茎(由传统的衍生所开展的一种方式,比如纸面水墨);水墨的空间(太极阴阳、黑白意象的蔓延形态,比如超平面性);水墨的观念(一种文化形态与其它文化形态的关联性阐释,比如装置、行为、文本等)……在开放语境的交互摩擦挤压下,水墨出现了很多的奇异形态。整个全球性的当代艺术就像给水墨的一张考卷:传统的范式化书写如何具有艺术的可感性与可理解性。马军的水墨实验把我们带入他独特的语境实验和体验空间。
这个展览在两个空间中展开:第一空间具有“空”与“水”的性质。纯净的白色,一道用3D雕刻技术打印的中国传统院墙,不同于现实处境中的砖墙,拉开了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对话、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对话、既成观念与想象观念的对话,人们面对一面墙的时候已然进入了一个文本、一个可能方案的空间。3D打印所揭示的是粒子的分解和合所具有的任意可塑性,亦如水在万物中所具有的空的性质,就如水墨,水使墨运动,留下墨的痕迹,成为图像。当只有水的时候留下的是一片洁净与可能的幻想。一道墙的界域、实体与虚拟的界域,“界”是这个时代看不见的稀有之物。
第二个空间是“空”与“墨”的演绎。不同造型的几何体像是万物复杂形象的归因,漂浮在一个水墨的池中,水干枯之后会留下墨迹。人们会直接感受一个空间与体量的关系,再深入感受一个纯净虚空(如太空)与可变虚空(如水墨运动)、虚空的占有(如几何体的呈现)的关系,进而思考水墨(中国文化)与虚空(宇宙世界)的关联,这是马军的水墨语境及可体验性的创造叙事。
面对水墨问题,总离不开传统与当代、经验与观念、中国与世界等无尽的关联,艺术一方面在不断打开可能关联的路障或死结,一方面在寻找更为合理的本质的关联。你们认为马军在哪一方面?
而棉布也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布展
草图是存在者的星相学
照相思的形式和美学
时间老老实实做一个拉幕人
在恰当的时刻灵现存在
劳作和几何体都被沉沦在同一个世界
他要白色的墙,那纯洁的努力
会缓缓照亮幽闭的水墨?
忍不住期待智慧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