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主办单位: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协办单位: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伍德•劳尔“我的颜色叫柏林”摄影展将于2014年10月16日于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内举办。
伍德•劳尔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以能与名人、政要等近距离接触的特别身份,一方面恪守新闻性原则,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审视拍摄的对象,让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名流们瞬间,作为新闻素材被广泛传播。
约尔格•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f),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七十年代末开始与巴塞利玆、吕佩尔玆、里希特、基辅、波尔克等人,共同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潮流。我们从伍德为他拍摄的的肖像摄影中,看到了伊门多夫深邃的眼神里透露出的严肃、严谨的态度,这是对德国社会现状做出批判的眼神。又比如伍德拍摄的《穆特特丽萨(Mutter Theresa)》,这位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也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与隔阂,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伍德镜头下的穆特特丽萨修女是那样的平静和安详。
另一方面,伍德又用艺术的思维去抓取“典型瞬间”,再现他作为艺术家的个性敏感,让公众通过其敏锐的艺术觉察,去感受这些名人不一样的瞬间,进而发现并去细细体味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比如伍德拍摄的《汉斯提特梅耶教授(Prof. Hans Tietmeyer)》这位德国前央行行长,铁腕级人物。对于瞬间面部表情的抓拍,深刻地流露出他作为央行行长所肩负的社会压力和重任。
伍德试图在找寻作为摄影记者和艺术家之间的“临界点”,或者说在试图丰富两种身份在传播学上的交错。让新闻摄影在表达客观再现时,注入摄影师个人的情绪“表现”,在某一瞬间形成"有意味的形式",让观众在观看这些图片时,也能被不自觉地带入到艺术家的再创造情境中,成为人们内心世界的时空场。
在展览开幕之前,艺术家将会在10月12日下午1:30-3:00带来“由脸及心”的讲座,分享他在与这些名流们接触时的感官印象,以及他按下快门瞬间的艺术思考。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