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赵舒燕:绘画的自觉
“这个世界的标准就像一个巨大牌坊,背后倒塌的东西早被清理的看不见了。”这是赵舒燕的自述,也是我赏识她的原因。生活没有旁观者,不断地保持重新思考的自觉是十分切要的。
初识赵舒燕,借缘于她的画展《呼吸者肖像》。看到她的作品,让人产生由衷的敬畏。正如孔令伟所述:“饱含热爱的悲戚,或温暖消散后的无奈。她画的不是耀眼的灿烂……”。2013年,赵舒燕举办以抽象为主的纸上实验展,轻松宣泄的方式链接于内心——《裂缝与密度》是“我扔向水里的一块石头,而我,在等待涟漪。”这是她对绘画最真实的、自由的、自然的告白,即“清白无辜的自然”。重要的是,矢志不移的参与是人类与天地的共生方式,再看眼前的“局部”,是它与社会史堆砌后的痕迹。
阿尔贝·加缪《鼠疫》里有句话:“一个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庚子年是特殊的年:“在危机面前,艺术的作用微乎其微。”我用这句话自勉:从艺术的性质来看,它是表现精神的语言或技艺,却无法在危机面前产生直接效力。回望历史,艺术除了记录和呈现“美”,它更是对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状态的反映,在人类史上起着综合作用。
赵舒燕的绘画通过独立视角传达她的思想觉悟与精神修养。对于审美的判断附属如此经验:带着贪婪,画面中便会有贪婪;带着谄媚,画面中便会有谄媚。因为修养不足的画家,一根线条就会暴露自己。这使得她不能愚弄自己所投入的情感,不敢诳骗观者所衍生的情绪。当然,绘画与观者的对话,难免有被语言惯性的淹没,虚空的框架显示了形式背后的精神匮乏,这是当代艺术的整体问题。
《呼吸者肖像》是她近年绘画的主题。所有活着的人是呼吸者,所有存在的人是呼吸者,而面孔也在显示内心的意识,直达心灵的栖息地。她懂得:“承认自身的平凡与渺小,以此表达存在的些许意义。”诚然,绘画的纯粹是奢侈的,因为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这也印证了她对绘画的自觉。《面的肖像》《相的肖像》揭示人性的另一面,这是不由分说的事实。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土地,一个艺术家也同样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当我们带着批判与怀疑看待眼前事物的时候,历史则起到更为警醒的作用。如她所述:“我希望自己绘画的肖像,不仅仅所指面孔,隐喻面具。脸孔在时光中是变化流动的,人性也是多面变化的,那些外化为喜怒哀乐的表情可以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毋庸置疑,建立在认识、判断和积累过程的重新思考是她对待绘画的自觉。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确信,赵舒燕不是活在古典大师影子下的人,她已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图像叙事方式。
李计亮
庚子年冬于中国美术学院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