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李明维出生于台湾,在纽约工作和生活。他的行为装置作品《声之绽》中,受过传统训练的歌剧唱者在美术馆里随机挑选一位参观者,提出一个简单问题:我能送你一个礼物吗?如果参观者接受,唱者就会请他入座,献唱一首来自舒伯特《歌曲辑》的歌。
李明维是在照顾术后的母亲时构想出这件作品的。他和母亲都热爱古典音乐,他们发现聆听舒伯特的《歌曲辑》(又名“艺术歌曲”,是一组钢琴和人声编曲合辑)颇富慰籍。那时,死亡的威胁是即刻和真实的,而这些歌曲带给他们短暂的宁静,惟其转瞬即逝而更美。
《声之绽》于2013年在韩国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首次露面,在UCCA的呈现将是该作品在中国的第一次展出,亦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展出。
展览介绍
装置作品《声之绽》中,受过传统训练的歌剧唱者在美术馆里随机挑选一位参观者,提出一个简单问题:我能送你一个礼物吗?如果参观者接受,唱者就会请他入座,献唱一首来自舒伯特《歌曲辑》的歌。
往期作品回顾
李明维的艺术创作以参与性的观念装置为核心形式,供陌生人間探索关于信任、亲密关系和自我意识等课题,或供观众在对艺术家本人吃喝、睡眠、行走和对话的介入中探索上述内容。在之前的作品项目中,他曾让博物馆参观者将其所获得的鲜花送给一位途中偶遇的陌生人(《移动的花园》);或进入其特制的驿亭内用站、坐、跪三种姿势给自己的亲友写信,由博物馆在第二天帮忙寄出或供之后的参观者阅读(《鱼雁计划》);再或者,直接邀请一位观众与他本人在展厅空间内共睡一宿(《睡寝计划》)。
李明维通过对关系美学的独特发挥,促使观众放弃自身置于极端情况时的犬儒和焦虑:痛苦回忆、失恋的经历,或如《声之绽》中共同体验美的转瞬即逝。他对公共空间的再定位或许具有颠覆性、却并不显得疏离,而是一种对于观众与公共机构间以及人际之间关系的憧憬与想象:一种更为友善、深思熟虑、不畏惧和掩饰脆弱的社会公共性。
艺术家简介
1964年生于台湾,现居住于纽约及加州柏克莱。青少年时期他曾6次在夏季被送往台湾的禅寺学习佛教,14岁又被送往旧金山的天主教本笃会高中就读;1997年获耶鲁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曾在惠特尼美术馆(纽约,1998)、伊莎贝拉 · 斯图尔特 · 加德纳博物馆(波士顿,2000)、纽约现代美术馆(2003)、台北当代艺术馆(2007)、昆士兰现代美术馆(布里斯班,2008)、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2013)和土生华人博物馆(新加坡,2013) 等国际级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并参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布里斯班,1999)、台北双年展(2000)、威尼斯双年展(2003)、惠特尼双年展(2004)、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新潟,2006)、里昂双年展(2009)、利物浦双年展(2006/2010)、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和悉尼双年展(2012)等。
李明维的多数作品均反映了移民和跨文化身份对情感、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无家可归、孤立、失落,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个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的更深层认知,如家庭、友善、亲属关系或记忆。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