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 郭小力
艺术家: 陈丹青,陈可,陈文波,崔洁,段建宇,方力钧,冯梦波,俸正杰,郭伟,何多苓,何森,李大方,李路明,李松松,梁远苇,凌健,刘炜,刘韡,刘小东,刘野,卢昊,贾蔼力,马秋莎,毛焰,毛旭辉,秦琦,仇晓飞,祁志龙,邱志杰,舒群,孙原&彭宇,宋琨,宋永红,王功新,王光乐,王广义,汪建伟,王劲松,王鲁炎,王迈,王兴伟,王音,王友身,翁云鹏,夏小万,谢南星,谢其,颜磊,尹齐,尹朝阳,杨福东,杨茂源,杨少斌,杨勇,叶永青,喻红,余友涵,岳敏君,曾浩,张恩利,张洹,张慧,张培力,张路江,张晓刚,赵能智,郑国谷,周春芽
民生现代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坚定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及艺术家提供一个开放的艺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活跃氛围及创作性发展。
继梳理中国三十年绘画史之后,民生现代美术馆将特别推出架上绘画系列。该系列分为三个部分,《开放的肖像》、《开放的风景》、《开放的静物》,主要探讨对肖像、风景和静物绘画的再认识,计划两年内完成。系列篇章之首《开放的肖像》,将作为美术馆2012年农历新年开篇之作,于3月10日至4月28日呈现。
拟邀请的参展艺术家共计70位,展览聚集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似乎却只讨论一个问题,即如何画一张肖像画,如何让肖像画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中国的肖像画直至八十年代,都是以写实的传统占据着主导地位,《父亲》的出现,甚至构成了一个巅峰。到了九十年代,张晓刚、刘小东、方力钧等开始放弃逼真原则,肖像开始变形,包括曾梵志的面孔,周铁海用以颠覆古典油画的骆驼形象,毛焰把人画成了符号;王音的画中人极为朴素,转述了传统与现在时的视觉关系;王兴伟不断的编织诡异的图像学;一直到今天,肖像画由清晰到模糊,再到变形直至消失,那么,我们在此提出的是还需再画肖像画吗?当然,当今是一个图像的时代,只是一个图像崩溃时代的图像。
这种崩溃,并不意味着肖像的不存在,而是意味着,写实肖像的不存在,肖像的内在性的不存在。今天仍旧存在着肖像画,但是,此时此刻它是没有肖像的肖像画。
也许这就是在这个展览上汪建伟所说的表面的肖像,而邱志杰则描绘了独裁者的童年,秦琦的荒诞性却越来越隐含,梁远苇、陈可、马秋莎则体现了对自身的关注。
纵观当代中国的肖像画的一个最简单谱系:一幅逼真的肖像画,但是没有内在性(50年代到70年代);逼真的肖像画,同时具有内在性(80年代),不逼真的肖像画,同时也充满着内在性(90年代),不逼真的肖像画,也没有内在性――这是今天的局面。
展览《开放的肖像》,主要意图不在于为肖像画在艺术的殿堂里找一个供奉的位置,而是将曾经作为重要资源的肖像画开放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利用历史资源,如何分衍肖像画,而不是消解肖像画。如此,画肖像并非画一个人,而是去探讨如何去画一个人;不是去表现这个人的所有存在性,而是去探讨这个人表象的所有可能性;如何去画一个人,较之画出怎样一个人更为重要。这是当代肖像画的一个重要转折。
此次展览除了邀请绘画艺术家,也邀请了影像、装置艺术家参展,希望借此去发掘非架上艺术家们眼中的肖像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上,绘画同样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是先锋艺术最早的实验载体之一。当前,绘画仍然是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承载的传统语言能量,以及体现的艺术魅力,将始终伴随人类精神自由的发展。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