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一
自现代主义兴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从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盛行至今也已有半个世纪。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标新立异,成果累累。其间,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也愈益依赖于“错构”的原理。“错构”是“凝视”的原因与引力场。在这一引力场中,审美的过程得以展开。
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品的范围,亦极大地丰富了审美引力场的多样形态和引力结构。——这就是百年艺术史所标示的人类视觉文化的伟大成就。
二
随着全球一体化与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百年视觉文化的成就与体系性知识快速拓展弥散到世界各个角落。在弥散的过程中,历时性的的思潮流派演进转变为共时性的多元因素杂存,且与地域性的文化环境互动。体系性的知识积累进一步解构混融,形成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通俗化的全球性弥散景观。(类似于古希腊艺术的罗马化)
三
弥散是流通网络发达的结果,是全球化不可避免亦无须避免的积极现象。弥散带来了世界文化的现代化,全人类都从中受益,这是无疑的。但从物理学角度看,弥散是信息能量从高阶位向低阶位的流动,是“熵”的增值。从大跨度的时空观而言,不断的寻求与建构某种“负熵”的流通,是必要的平衡与补充。也就是说,在弥散的大趋势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希望有新的艺术系统不断生成,仍然是有利于全球艺术生态的。
四
在势不可挡的弥散洪流中,生成是困难的。但也只有生成是真正值得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们的努力探索的。生成需要生长点。这个生长点亦然是现实环境的需要,也是自然须从古今中外的文化积累中去找寻。急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融会贯通,也需要宏观思考、把握、与体系性建构的综合能力。
五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应该是一个不断地自我质疑,试错,调试,生长的过程。生成往往从问题意识开始,却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生成是开放性的,过程性的,与周边因素不断互动的,是演进中的有机体。
生成是不断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地衍生出新问题的过程。
六
在浙江美术馆的《弥散与生成》展,从水墨画,史论,建筑,装置四个方面的原创作品切入,既希望讨论多年来的理论思考,也想简略呈现近期完成的探索成果。展览涉及这几个独立领域中的关键课题,也关系到这样的跨界实验背后贯穿的理念线索。这是一个重在自我反思与研讨的展览,目的在于提出问题,引起讨论、批评和争辩,抛砖引玉,增添学术气氛
潘公凯
2014.3.18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