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1985年出生于上海的李文光,自2004年开始创作至今,历经了几个阶段对绘画语言形式进行的多元化尝试。而富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式则肇始于其2012年的艺术实践,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他的新作中,细密画般的手法和阿拉伯式的花纹依然是艺术家标志性创作的构成。诚如罗兰·巴特“零度写作”概念所提及的客观、冷静、理性的创作方式,迷人的几何元素经由艺术家之手,在无限延伸的网格之上重组、衍生、拓展,推演为完整的、却不具备任何情感指向的几何图像。一方面,这种理性、客观的绘画语言是来源于艺术家日常生活环境的一种描摹和反馈;另一方面,近乎枯燥单调的创作方式也是艺术家内心状态的另一种呈现。当潜在的焦虑意识转换成持续性的创作内驱力,迫使艺术家以清教徒式的姿态,通过在纸本上复写性的劳作,克制而缓慢地把潜意识释放出来。对于李文光来说,不断重复的手工创作过程,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这既是艺术家长期以来的工作方式,也是自我暗示、修身养性以及慰藉心灵的一个过程。
2017年出现的蓝色系列新作则证明了李文光在艺术形式多样性上的探索。与之前的作品比较,新作继续保留了原有满幅的几何构成,但在抽象表达的形式中出现了较为具象的图像,打破了艺术家以往那种相对均质的构图模式,如《界河》的山与河的形象、《雨雪》中的云与雨的形象,让作品产生了核心主旨和视觉聚焦的效果。与此同时,艺术家在作品的命名上,也试图为观者提供一个现实中相应的切入点。例如《李白》中“启明星”的主体形象与作品命名这一线索相联系,调动观者的个人经验与画面图像形成互动,由此生成多元化的解读方式。虽然李文光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关系并不密切,更多遵从现代主义谱系中派生出来的创作方法论,但不难看出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留白”手法给予了他某些启示,在看似无限繁密的线条建立起来的蓝色背景之上,艺术家通过色彩之间细微的差别,在营造空间层次的同时,也让作品自身的画面保留了呼吸的通道。尤其是作品主题又与赋有传奇色彩的文人李白有关,使之绘画行为本身也带上了“品题”的色彩,在学术层面上与主题、与观者,共同构建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李文光蓝色系列作品中出现某种具像却又超乎现实气质的图像,由此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图式语言的选择,并非仅仅服从于视觉审美的需求,也不是停留在一种观念实践之中,而是充分展示了艺术家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一如时光对于心灵的不断“复写”,既带来丰饶和细腻,也带来某种意外和未知。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