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Linseed即将呈现首个展览——于霏霏个人项目:“一个临摹者的房间”。展览将于2019年12月8日开幕,并持续 至2020年2月16日。“一个临摹者的房间”是于霏霏自2016年起持续进行的项目。艺术家不断研究及“挪用”个人和 家族历史的相关文献及证物,在记忆迭序之中寻求时代线索的互文。
上世纪中期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被艺术家从其外祖父大量的遗物中收集整理还原。这位新中国的船体设计师, 高级工程师多年的工作笔记、日记、字条、信件、书刊杂志、绘图工具、照相机、胶片,甚至是发蜡、咖啡勺 等生活琐细,成为艺术家重构那个年代轮廓的标记和证据——并由此重建跨越时代共性的个人特质。被覆盖、 被涂改的“受限”文本,或是被复制的面目模糊的图像——艺术家在创作材料和叙述语言的制约中,描绘其祖辈 在更为受限的环境中自我表达的肖像。
该项目起始于一张被临摹的波提切利画作维纳斯。艺术家外祖父的临摹似乎杂糅着他对美人的定义,也许还杂 糅着他生活中美人的残像。在于霏霏将这幅临摹33次的翻印中,这个维纳斯的形象几乎成为了艺术家眼中外祖 父的肖像。而外祖父对《复活》第三部的拷贝,标记,则与其当时所处的现实情形奇妙地相互映射,成为了他 特殊的个人陈述,并反映了彼时的政治文化局势。鉴于当时时代的特殊性,他几乎不曾在日记中记述自己的认 知。通篇的摘录及勾划在细读之下言之凿凿,再次阅读中,仿佛开启一段突破时间空间的对话。而艺术家籍此 在大量家庭档案中采集样本切片,在多种媒材的再创作中试图颠覆个人肖像呈现的范式和常规的个人表达,探 寻时光变迁中的错位和重叠。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