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木星美术馆将于2020年11月7日展出艺术家张天幕个展——“装可爱是一种毒药”。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张天幕的首次美术馆个展,是对她不同媒介、不同阶段创作的一次综合、立体地呈现。
展览没有按照作品材质划分区域,也不是按照不同创作阶段或主题的线性呈现,而是将整个展览空间视为创作的现场,对所有作品进行重新编排、融合和激活,将展厅呈现为一个“物的剧场”。
2016年之前,张天幕的创作以绘画为主,准确地说是纸上坦培拉。不同于传统坦培拉用蛋黄的方式,张天幕使用全蛋调制颜色,这使得她的绘画呈现出一种如瓷器般的温润质感。
她的绘画是具象的但并非是写实的,常常表现为女孩、小动物、花卉和植物形象的自由组合,充满了梦幻色彩。乍看之下似乎一派天真、甜美,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女孩和动物的表情往往是忧郁的、疏离的,而那些花朵也不像表面那么可爱,似乎暗藏着锋利的牙齿。
「 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带有自传性的绘画,
是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望和自我治愈。」
捷克剧作家和前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曾提出创作者的“第二口气”,即创作者如何从本能的、自传性的书写中超越出来,去尝试一种新的和更为成熟的自我界定,一种更为宽广的叙述维度和与自身日益丰富的阅历和感受更加契合的表达方式。
对张天幕来说,这几年正是她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我,寻找“第二口气”的过程。
2016年以来,张天幕尝试了包括纸黏土、快干陶泥、油泥、纸板等各种材料和方式,试图突破自己创作的边界,直到找到布她才感觉到一种默契——其实这也是一种回归,少年时代她就喜欢自己缝制各种东西,自己改衣服。
成为职业艺术家之后这种爱好某种程度上被压抑了,似乎这只是一种不够严肃的手工,直到她找到自己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在她的绘画中早有端倪,而到这批立体布料作品中有了更自觉、更系统的呈现。
如同张天幕的绘画从来不起草稿,总是从一个细部起笔,从一个形象生长出另一个形象,布满整个画面。张天幕的布雕也没有预设的形状,她创作的起点是一块布,一个颜色,一个偶然的形象,然后由此生长,长出一片奇幻的森林。
她的创作不是预设的观念的视觉化呈现,而是在与材料对话的过程中,被材料所激发,在身体性的劳动中逐步显现,成形。
她之所以感到布料最适合自己创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轻便。她可以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独立完成。这对她而言很重要,因为她的工作方式完全是现场性的,身体性的,她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请别人协助完成,因为在面对材料之前,在动手干活之前,她没有想法。
对张天幕而言,她的创作方式是反观念的。虽然她所使用的布料来自于工厂积压的旧衣,但衣服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并非是她关注的重点,吸引她的是针织棉布那种温暖、服帖的质感,她从材料出发,从身体出发,在手与材料的亲密交谈之中这些作品逐步显形。
它们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虽然有一些可辨识的形状,但远非是再现性的,好像是艺术家无意识的梦游与材料自我表达的结合。
美国文化学者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说法: 创作即思考(making is thinking),不是先有想法再创作,而是在创作中产生想法。手与脑、肉体与灵魂、媒介与观念的关系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心理学中“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的作用。这个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
本次展览除了展示张天幕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以及立体作品,更特设文献展陈区展出张天幕的创作草图以及立体实验作品,使本次展览的内容更加充盈,使观众更能在其中体会艺术家张天幕艺术创作的发生过程。
我们的整个展场将成为一个环境作品,它将不仅被观看,更重要的是被体验,每一位观众都是体验的主体,而观众的身体将会成为丈量艺术与空间的真切尺度。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