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2020年5月30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举办芬兰艺术家组合汤米·格伦德(Tommi Grönlund)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的展览“随物生心”,本次展览共展出21组件作品,包括装置艺术、影像新媒体、摄影、绘画。
因受疫情影响,艺术家目前无法到现场指导布展工作,部分作品因涉及相关技术问题将无法完整呈现。本次展览分为预展和正式展览两个阶段,预展期间票价免费,将展出约12件作品。
突然爆发的疫情,紧急限制的社交活动,被迫打乱的生活节奏,临时改期的工作计划…… 2020年伊始至今,我们被不断地卷入各种例外状态。“危机”对“共识”的强调造就了一个只提供唯一答案的世界,我们随之进入被动和失语的境地。个体与世界的联结逐渐瓦解,对立隔阂所带来的或迷茫、或苦痛、或不安的情绪一触即发。当我们对“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重建世界与个体的联结?”发问时,我们更是在思考: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安抚我们惶恐不安的内心?与其说这是世界向人类抛出的难题,更是人类对自己提出的迫切追问。
展览标题“随物生心”取自荣格的《金花的秘密》一书,指涉古人体感世界的第一步,从对万物的细致观察中把握物行的规律,推究事物的原理是为“格物致知”。物之于我们不是对象化的客体之物(object),而是具体实在的本质之物(matter),物以象的方式显现,在运动变化中与人的认知与情感呼应激荡,契合中散发出内在的光亮。这是艺术家对瞬息万变的生活世界的驻足思考,也是一次对自我内心的审视。
汤米·格伦德和佩特里·尼苏南这对芬兰艺术家以建筑出身并长期在当代艺术领域展开跨界创作。以自然科学和建筑的结合为核心基础,他们将图形、雕塑、建筑、运动和声音融入数学、光学、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通过独特的艺术方式,将日常而无形的“现象”转译为可视、可感之物。
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艺术家调动着观者的感官世界,将其从事物表象的“牢笼”中解放,进入事物的内部,观看事物内在的结构和关系。其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准确而锋利的理性精神,以“隐”的方式引导着观众主动发现,进入沉思,并不惧孤独地与世界的运行法则相处。
此次美术馆在艰难的疫情时刻仍可以顺利推出国际交流展览项目,我们特别感谢以下机构及个人的付出: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海关、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芬兰驻沪领事馆、中国民生银行总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吉祥航空,以及策展人马楠、艺术家汤米·格伦德和佩特里·尼苏南,感谢周丽媛女士对跨境运输的大力协调。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金闪
用棍子撬开门,泥地上有两个塑料垃圾桶,一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