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Cc基金会将首次在中国展出阿玛莉亚·皮卡(Amalia Pica)题为“无声”的个展。
展览名称借用了她一个由100多件在上街游行和狂欢时用来敲打、制造噪音的物件,比如扩音器、厨房用具、鼓和鞋子等组成的大型墙上装置的名称。但皮卡的这些物品都被石膏绷带覆盖,一是抑制了发声的功能,二是保存了形状,暗示了一种特意的保存和考订。
在艺术家跟电影制作人拉费·奥铁嘉(Rafael Ortega)合作的影像和雕塑装置“A ∩ B ∩ C ∩ A ∩ B ∩ C” (∩是数学里的“交集”符号)里,皮卡探讨以数学集合论方式来组建被译成代码的、无穷的符号传译词汇。
影像跟雕塑都是根据一个表演而创作的。四位表演者,每人先从一组有色几何形状中随意选择一个,然后一起搭配成各种集体组合。对表演这个组合唯一的要求就是按照维恩图原理上的集合论让几何板块重叠,来同时表现和启发参与者之间合作通过标记暗示含义的可能性。
影像里的声音是企图把非语言系统的视觉组合听觉化:把元音和辅音分配给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这种把交流密码化的符号学方式是艺术家植根于对阿根廷70年代黑暗时期的记忆。那时候群众集会是被严格监控的,而学校课程中关于数学表达方式里的集合论和用来说明集合之间关系的维恩图都被取消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皮卡作品里的几何形状也呼应了历史上即物(concrete)和新即物(neo-concrete)运动时期 (40年代到60年代)的前卫抽象主义和其中隐含的乌托邦理想。那时候,巴西和阿根廷艺术家借用了许多材料和技术去尝试机械和数学里的美学。
皮卡在她于2011年创作的装置作品“偷听者”里更加强调了听和诠释的重要性。这件作品把一个喝水用的玻璃杯固定在墙上。听者把耳朵贴在玻璃杯底希望能偷听到隔壁的对话或声音。在众目睽睽之下,听者把一个保密监控的方式转换成一个公共的表演。
展览“无声”由尚端组织,于Cc基金会和艺术中心从2018年11月6日展出至2019年2月28日。
阿玛莉亚·皮卡(Amalia Pica)出生于阿根廷内乌肯省(Neuquén),是一位目前在伦敦和墨西哥城生活与工作的艺术家。“交流”是皮卡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核心。在阿根廷政府独裁统治时期的成长经历,使得皮卡对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产生了质疑,她一直通过绘画、装置、雕塑、摄影、表演和影像等艺术形式,来探究信息的传递与接收。
观众经常会被邀请参与到她的公共表演中,通过这种参与形成一种无声的对话与交流。艺术家还经常使用诸如政府邮票,家具,鞋子和瓶子等日常物件,对语言学进行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颠覆。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