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 项丽萍
艺术家: 陈红汗、高岩、葛霈、宫文博、马翀、王成良、杨晨、耶苏
“生活在别处”,兰波创造了这句话,然后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别处”是何处?通常,“别处”被看做美丽的理想生活,是对“围城”困境的突破,正是人的天性决定了这样一种对“别处”的追求和向往。
在日益物化、金钱至上、大众传媒发达的现代消费社会中,“别处”也渐渐异化为一种“景观”。这种景观,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中可见一斑:花园洋房、香车美女、名牌箱包、时尚霓裳……,往往让人有了虚幻的成功人士的尊贵感。为了这种虚幻的尊贵感,人们离乡背井四处经营,夜以继日辛苦创业,对外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同时对内压榨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没时间和亲人吃一顿家常便饭,没精力哪怕散散步健健身,亦无心思享受“浮生半日闲”。城市规模日益膨胀,但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物质条件日益丰实,而日常生活本身却日渐空虚。
新浪上曾流传着这么一条微博,颇能反映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发人深省:“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在追求“别处”的风光之时,现在的人们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却也失去了许多看似寻常之物:健康,亲情,闲暇,乃至日常生活本身。
“生活在别处”,这会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一种异化的景观,选择在于每个人自身,毕竟,没有人能代替你去生活。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