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泰康空间新春首个群展“绘画无声 Let Painting Talk”邀请七位艺术家参展:刘符洁、麻剑锋、苏予昕、王晓曲、向梓綦、张萌、张书笺。展览将于3月25日开幕。
绘画这个词语本身显然包含了一个连续性的行为,指涉了一连串的动作。画家随时停下画笔,我们面对的都是他的作品,即便是未完成状态。大卫·霍克尼的专断不无道理,人类的一切痕迹都可以算作图画,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有趣的逻辑把画家的一切痕迹视为作品。
这也意味着,我们试图理解一位画家的作品,除了关注最后的成品/结果,还需要做逆向的观察,除了把目光和焦点放置于创作时间线最末端,也需要迂回到创作过程的全部,这里面自然包括画家的知识来源、日常关注,甚至包括幼年的经历等等。
抛弃那些渐趋失效的社会冲突理论,那些形式风格进化论的观点,将目光调整到画家自身最基础的工作逻辑,如怎样理解颜色,选择何种颜料,为什么是纸本诸如此类,从生产者出发的最本质的关切,或许会引导我们以新的路径进入一幅画作,进而理解艺术家。将我们对绘画刻板的观看经验调制成与观看对象的协商,或将汲取别样的经验。
观看绘画的行为本身是极为复杂且隐秘的,这个过程中观众究竟看见了什么,什么在作用他们的感官:是色彩线条的组合、还是由此引发的某种情绪或表达的冲动?艺术史家和理论家们一直在为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个行为而不懈努力,但观看中所包含的混乱、波动与无序的状态也往往让人难以捉摸。
那些被整理和编码过的文字多是对风格、流派或传承的总结,却在直觉与经验上踟蹰不前。分析形成了规律,归纳形成了风格,阐释形成了流派,而画作与画家渐在其中丧失了话语与自主。观看的经验与感觉同样需要被传递,但不只有分析和阐释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再次制造的经验与感觉重新唤起认知,唤醒观看这一无声的实践本真的状态。
恰巧绘画也是无声的媒介,它无意也无法为自己辩驳,相较新媒介的喧嚣,它显得过于沉静,尤其到了近现代,摄影、电影都曾危及它的生存空间,当然绘画总是顽强应对迎来新生。
今天看来,绘画这种静默的特性,为其生存平添了一份抵抗的色彩和悲壮气氛,当然这也是它最历久与令人着迷的所在。
展览试图激发画作自身的叙述潜能,Let Painting Talk!
此外,名为《绘画有声Let Painter Talk》的出版物,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随后发布。受邀的十余位艺术家以文代画,用写作打破“无声”,传达作为创作者暨生产者给出的对绘画的观看和理解。关于绘画的论著浩如烟海,让我们共同期待来自画家的一手材料。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