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画破狗

日期:
2017年6月1日 - 2017年7月2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6月1日 19:00
空间:
泰康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
策展人:
周翊

展览简介

画破狗

Drawing Pogo

2017.6.1 – 2017.7.29

Opening Party: 2017.6.1 19:00-23:00

艺术家:董大为、董菁、金宁宁、李维伊、廖国核、林奥劼、刘鼎、娜布其、宋拓、叶甫纳、张达、张淼

Artist: Dong Dawei, Dong Jing, Jin Ningning, Li Weiyi, Liao Guohe, Lin Aojie, Liu Ding, Nabuqi, Song Ta, Ye Funa, Zhang Da, Zhang Miao

策展人:周翊

Curator: Zhou Yi

艺术总监:唐昕

Artistic Director: Tang Xin

泰康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Taikang Space (Red No.1-B2, Caochangdi, Cuige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关于展览

Drawing通常译为素描,但它所指代的(范畴)远比素描广义。

素描是为绘画成品,painting所作的准备工作或练习;Drawing的内在逻辑却更接近汉语中动词的画。画(动词)除了在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也同样适于艺术领域之外——它不一定像绘画那样基于对现实的模仿,也无需考虑观众。西方Painting(绘画)传统是在架上对世界描摹,一幅作品就像墙上的窗户;drawing(画)则是在案头对世界的模拟和重新想象,尝试创造一个替代。因而,建筑行业里的设计图也叫drawing,再比如医学行业中的解剖图叫anatomical drawing。通常drawing(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远胜于审美价值,这是它没有像painting(绘画)那样在当代艺术系统中被拷问的原因。英文用到drawing的地方不能随意置换成painting,就像汉语里也不能随意将“图”置换成“画”。以多重身份的画家达芬奇为例,如果真的可以依据他所绘制的那些手稿制造出武器,那他的画与画之间也只是表象相似,目的却不尽相同。

大写绘画(Painting)的命运注定要延续它自身悠久的传统——而画(drawing),总是欢迎被重新定义。展览中我想做的,是将作为动词的画从绘画体制里剥离出来看。画在真实世界有广泛用途,这些功能不可能被人的惯性所限制,方便直接、易于传播的新方式必然会被采用。上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拼贴形式让一部分画家的创作速度能跟上时事报道,他们对即时晒观点的需求如此迫切,以至于宁可专业功夫让位给剪刀和胶水。这一步的选择似乎证明了画画该是种脑力劳动。眼下任何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截取图像,一方面拼贴倒退向手绘靠拢,比剪刀和胶水更便携强大的PS工具帮助构造、美化形象,并最终达到真假难辨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在技术无所不能之处,人为刻意的痕迹又重新成为看点。如某类毁三观的自制图像被冠以“画质感人”的标签,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传颂。

不得不说,新媒体时代用媒材、平面、手工这些标准来划定画的范围已经不成立了,同样,传统的纸上创作也未必还在继续像以前一样的事情。画在今天是什么?弃掉已经失效的标准,最后剩下的是那个目的。艺术圈讨论绘画边缘化的今天,流行文化却明确偏执于绘制形象。朋友告诉我耽美派(TANBI)文学和动画作者不拍照,不允许自己的和创造的形象以不完美的真人形象传播,且为了满足受众的审美洁癖这类文学也不会被拍成电影。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上映时,我也曾担心“秋裤”毁形象而犹豫要不要看。如果试着分析这种心态,其实可以理解为某种“不完美”定论预设——不管现实演绎与虚拟原生多么吻合,现实也总是不完美、有缺憾的,这既是价值判断,也是现实之下的比较常态。因此,挑剔的观者会一边奢望期待,一边小心翼翼,怕把“完美”毁坏。再进一步地,当3D虚拟技术赶上平面形象的创造力呢?此时演绎偶尔突破观者的期待。这在内心的投射是,知道“不可能”才是正常,把虚拟和现实对应上——虽然不需要时时刻刻出现这种情况——总会伴随惊喜让人意外。

从我身上类似的能记起的跨越时代的共情,大概是我小时候上课时无论怎样也要在课本的边边角角画满东西。因为,关乎想要逃离(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愿望,画是甩掉肉身的路径。

很久以前读过达芬奇写给他自己看的笔记,反复强调文字和音乐在身临其境这一点比不上视觉。今天画是什么,跟人的这种需求有关系。押井守最近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采访中说,电影正在被游戏一步步反超。他体验到玩游戏不会有The End,也没必要有,他说:“游戏是一种不需要结束的全新形式,只要准备好开放世界的环境和角色,剩下的就让玩家自己创作故事就好了.....游戏可以让每个人在离开时都有着不一样的体验,100个人就有100种不同的故事。”他说得太对了,现在做什么都不得不想想这个。

周翊

2017年5月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