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香港厉为阁欣然宣布,将呈现展览「繁花圣母」(Our Lady of the Flowers),展出20世纪两位离经叛道而具远见卓识的女性艺术家——黛安·阿勃丝 (Diane Arbus) 与卡罗·拉马 (Carol Rama) 的杰作。展览横跨厉为阁香港圣佐治大厦地铺全部陈列空间,其中阿勃丝的精选摄影作品创作于纽约标志性的公众互动人间剧场——中央公园和华盛顿广场;与其并置的是拉马的集合艺术画作,后者将作品所依托的底材转化为关于侵略和欲望的半抽象景观。「繁花圣母」为黛安·阿勃丝与卡罗·拉马首次于大中华区的联袂深度展出,将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开幕。
阿勃丝与拉马的艺术创作均以牵引心理的力量和出人意料的意象为标志。阿勃丝被誉为「城市人类学家」,相机不仅是她的观察工具,也是捕捉无形情绪、状态和主题的途径。她曾将自己的摄影方式比作收集蝴蝶,在她寻找特定个体、尤其是边缘人群时,艺术家敞怀接纳一切偶遇。与其相似,拉马也是一位好奇赏鉴者,在以明晰的色彩、质地和形状构建作品的同时拥抱意外所带来的创造性可能。她最著名的「拼贴」(Bricolage) 系列将绘画性的物质依托视为肉身妥协之地,破损橡皮管、金属剃须刀、标本眼球等废弃物品参与颜料动态笔势性的表达。拉马的作品在一贯保持抽象的同时,埋藏具象的线索,暗示创后的肉体与妥协的灵魂。
城市塑造了阿勃丝和拉马——她们分别在纽约与都灵度过了各自的人生。两人都在自己故乡的先锋艺术圈中保持活跃,同时开辟出自己独树一帜的道路。在艺术生涯之始,阿勃丝在纽约的公园中摄影取材,将这些城市钢筋水泥格子中划出的避世之所化作她肥沃的创作土壤。她的摄影图像捕捉各色人物,诉说诗学和日常的疏离,散发神秘气息。拉马经历了成年早期的个体悲剧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制约,通过艺术来抵抗身份、规矩、品位的主流观念;其作品蔑视禁忌污名,坦诚地探索女性欲望、心理疾病和工业遗迹。取自都灵的碎片,附着在她作品表面的物件兼具丰富的个人意义和文化重要性。
黛安·阿勃丝 (DIANE ARBUS),《两位女士在中央公园走着,纽约,1963》,1963年作/由尼尔·塞尔柯克冲印,明胶银盐相片,图像:36.8 x 36.8 厘米 (14 1/2 x 14 1/2 英寸),相纸:50.8 x 40.6 厘米 (20 x 16 英寸),© Estate of Diane Arbus, LLC
展览标题灵感源自法国先锋作家尚·惹内 (Jean Genet) 创作于1943年的小说。受「垮掉的一代」——20世纪40和50年代以拒绝主流社会结构而闻名的美国文学运动——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尚-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的喜爱,这部「影射小说」的主角栖居于社会的边缘,因对其文化的主导习俗适应无能或抗拒而被放逐。阿勃丝和拉马采用了类似的焦点,将禁忌置于前景,并将美学畸变框定为一种美的视觉。「繁花圣母」将黛安·阿勃丝与卡罗·拉马并置,聚焦两者艺术中的激进特质,揭示她们在主题、情感和形式中意料之外的关联。展览作品富于挑衅、神秘而又极具洞察力,「繁花圣母」展示的作品针对流行于上世纪的关于性别和表现的论述提供了强有力的见解,并与我们的当下时刻发生共鸣。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