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戴汉志:5000个名字

日期:
2014年5月24日 - 2014年8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5月24日
空间: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颜磊、周铁海、张培力、艾未未、丁乙、段建宇、王兴伟、麦志雄、刘安平、张恩利、郑国谷

曾居于北京的荷兰籍策展人、学者和艺术经纪人戴汉志为奠定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基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6年进驻中国南京,2002年去世。他创立的新 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公司(NAAC)为中国艺术家、国际艺术收藏家和策展人建立了沟通平台;他所联合创立的中国艺术文件仓库(CAAW)则是国内最早的鼓 励实验性艺术项目的空间之一;他在1993年策划的“中国前卫艺术展”更为影响深远,此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欧洲的第一次展出。

“戴汉志:5000个名字”是致敬和纪念这位重要人士的一次文献展,铭刻他对中国艺术界的贡献和他于中国艺术家而言的特殊意义,遵循时间顺序展出大 量戴汉志的信函、文件、照片、曾编辑的书目、曾策划的展览, 以及关于他的生平的详实资料。展览将在UCCA最大的展厅空间内呈现,展出一系列曾与戴汉志密切合作、并出现在其研究范畴内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颜 磊、周铁海、张培力、艾未未、丁乙、段建宇、王兴伟、麦志雄、刘安平、张恩利和郑国谷等。戴汉志曾普及性地将大量的西方艺术史知识和图像介绍给中国艺术 家,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建议,这些行为对其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催化作用;与他工作过的张离(黎)为本展特别策划了一个项目,重现曾在 戴汉志策划过的展览中出现的历史性作品,包括李永斌和“新刻度”小组等艺术家在内。展览标题指向一个戴汉志生前未能完成的伟大项目,一部收录了5000个 ——几乎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和介绍的集册(或辞典),现场包括绘画、摄影和一些关键项目的原景重现,旨在通过讲述戴汉志的故事,再次回望上世纪90 年代中国的艺术环境和那些被遗忘的片段。

展览由玛丽安娜·布劳沃策划,与UCCA馆长田霏宇、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德芙内 · 阿亚斯、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塞缪尔 · 萨勒梅克斯合作推出,分为UCCA(北京,2014年5月至8月)和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鹿特丹,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 两个现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