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作品自述
当今,随着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软件跟生活工作的关系越发密切。尤其是苹果系统的iphone、ipad以及Android 系统的智能电子产品问世后,各类软件层出不穷,这些应用软件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当然也带来很多有趣的创新与思考。
乔布斯关于苹果产品设计理念曾有句至理名言 “没有什么工具会比自己的手指更灵活”,因此像iTunes、iBooks、iMovie等这些为日常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的随机软件,逐渐占据电子产品多数内存并成为系统必备。绘画软件的出现同样也就应运而生,就是在电子触摸屏上用手指模拟画笔作画,我把这种软件绘画作品称为 “iPainting” ,非要中文表达的话就叫“新媒介绘画”。安装这个软件相当于给智能电子设备都内设了一个“移动画室”,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画出自己心中的图画。科技的进步实时地改变着人类的认知与行为习惯,当然也带来很多有趣的思考与探索。
首先,这从本质上改变了绘画作品的物理存在方式。传统绘画作品始终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质,而iPainting作品在电脑硬盘里就是个数字文件,只是一个抽象的或虚拟的“信号源” 。如何让这个信号“跃然纸上”,作为一种物理形态存在?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的软件绘画作品完成后像是把文件发给出版机构或许干脆发印刷厂,大概类似版画限量印刷的惯用方式。这好比你把在网上搜到心仪的照片下载并打印出来装框挂墙一样。但这么轻而易举的可复制性却引出另一个问题,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技术上不难,网页上的作品图片可以通过缩小图片尺寸降低分辨率和加水印来加以解决。但这样又会不会削弱作品的视觉魅力而影响传播,这真成了一件不在画家思考范围内但又不得不思考的事。再者传统绘画作品完成后拍照存入电脑留为文献,实物当然是原作。iPainting作品是直接在触摸屏上作画,过程中系统不断自动存盘,硬盘里的作品文件无疑就是原作,完成后再印刷出的是不是叫复制品?这种类似“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议似乎混淆了绘画作品的物理权属定义。也许可以这样定义,只要作者签了名的就是原作。绘画本质上应是一种具有手感与技巧的东西,同样是用手,当指头在触屏上勾画时一切都被虚拟了,画布、笔、调色…甚至修改。科技改变方法,亦颠覆经验。那么可以这样讲iPainting作品的传播销售方式除现有的印刷与高清打印外,以多媒体方式传播应该更吻合其身份特征,更能展现其独具的数码科技基因。成熟的方式还在寻求中,当然不会是自嘲的“买几张画送个ipad”那种电信方式。比如这次展览定制的灯箱小作品也算是对传播与销售的一次尝试,新媒介用新方式展现,也许要依赖科技的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自身须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作品素材有些原创,为自己生活日见随拍,有些源于网络等其他渠道,作画界面是 ipad,软件为第三方软件,手指作画而非触摸笔,软件有内录作画过程mp4视频,图片输出文件格式为jpg或多种其他电子文档图片格式。
2019年3月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