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中国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

日期:
2014年1月18日 - 2014年4月1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月18日 15:00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陈伟才、陈融、邓筱、冯晓峰、胡庆雁、刘展、钱亮、钱威衡、宋建树、覃博、汤杰、王朝勇、王从义、王立伟、肖彩、杨心广、占研、战杨、文豪、金釹、娄金、卢征远、刘洪楷、李洪波

策展人:殷双喜 唐尧

展览地点:成都龙泉洛带古镇中国艺库

《泉山唱集——当代、青年、雕塑》学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唐尧

特邀嘉宾:殷双喜、陈默、何桂彦、黄宗贤、鲁虹、鲁明军、孙振华、吴鸿、吴永强、俞可、邓乐、黄啸容、焦兴涛等

时间:2014/1/18下午4--6点

地点:成都龙泉洛带古镇中国艺库

观念与材料:当代雕塑的扩展

文/殷双喜

近年来,中国雕塑界涌现了一批很有思想深度的青年雕塑家,他们积极探讨对于物质材料的解构与重构,大大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力。评论家何桂彦博士将当代雕塑的发展概括为“媒介与观念”、“身体与观看”、“时间与场域”、“叙事与想象”、“日常与景观”这五个方面。而雕塑理论家、策展人唐尧则注意到当代雕塑家正在寻求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拓,从形式语言与精神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当代转换与重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唐尧先生和我在成都艺术粮仓策划了本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6位青年艺术家,共同呈现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最新趋势。他们的作品,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从前述不同角度深入到当代雕塑艺术的前沿探索。如果说现代艺术发展的成果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这是从“形”到“态”的演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自身的领域,“雕塑与空间”、“材料与观念”、“身体与观念”等概念的引入,不仅使雕塑艺术在空间、形态以及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也使得传统的惯性思维得以解放。当代雕塑进入了传统雕塑难以涉及的视觉和心理领域,特别是多种材料的材质与形态,形成丰富多样的形式结构。当代青年雕塑家对于各种材料表现语言和现成品的运用,推动了富有人文精神特质的新雕塑的生成,正在成为当代雕塑创作中的重要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材料空前丰富,如何善于利用这些身外之物,表达现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当代中国雕塑家面临的重要学术课题。

本届展览得到中国艺库董事长陈学建先生的全力支持,在此对陈学建先生中国艺库工作团队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工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成都地区当代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学术水准。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