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门即将呈现群展《出棋不意》,展出艺术家包括高入云、胡亦宽、倪志琪、夏云飞、钟云舒、张可睿和章佩芸。展览的理念来自于类似棋盘的空间想象和对弈的互动关系,以几组艺术家作品为入口,展览设置了“延迟的速度”、“梦与睡眠”、“色与形的棋盘”、“点石成金”、“想象的跳跃”等框架,艺术家既是棋局的设定者,也是规则的改写者,更重要的是与观看者一同成为沉思者和想象力的玩家。
高入云的作品大多以线条的运动为基本元素,通过主观地设置线条运动的速度来调节其动态——不同于当代日常生活中失控的“加速”倾向,艺术家以机械制动的方式制造着流畅规则的线条矩阵、又或是不规律的异形动态,而线条的运动总是被刻意地控制在一种不易察觉的微妙状态中。在这些动态机械装置中,被人为拉长的时间感受反而更容易使观者放慢节奏,回归到自然的、呼吸一般的节奏中。
张可睿的动画影像装置《梦》以另一种方式返回到不活跃的但却丰盛的生命状态,在人的睡眠时间中,外在的生命活动、有目的性的意识活动得到短暂的停顿,艺术家将睡眠看作“对死亡时间的预演”,以记录梦境的方式来展开对无意识睡眠的想象,并完成对模糊梦境的捕捉以及对空白时间的织补。
倪志琪的展出作品包括一组由手工纸和细纱布料拼贴完成的“真空”绘画,以及另一组增加了随机书写元素的新近创作,艺术家擅长于从不同语境中的日常材料中提取其在色彩、质感和造型上的潜力,包括古旧书页、废弃纸板、时装布料、摄影照片等,其多变的风格既来自于他对形式的敏锐感知,也得益于对材料的游戏性组合方式。
夏云飞最近的绘画用富有体积感的丰满笔触雕刻着幽灵般的身体和空间,在展出作品《》中,艺术家尝试把笔触当作一种物质材料在空白画布上做雕塑——类似于用手捏泥巴的过程,他所创造的形象与其说是视觉的,不如说是身体性的;在另外一幅作品《》中,他使用相似的方法把这种肉感笔触扩散到整个画布,使得一层薄薄的平面空间被体积撑满、被挤压,其中身体性的元素无论再现与否都仿佛被牢牢地锁在被抽空的空间中。
章佩芸的绘画装置《在园中》包含几十幅小型作品,它们以缓慢的节奏把观众带入到一个个私密而含蓄的景观,花园中的植物和枝叶被悉心描绘—出于一种”纯粹的爱”, 艺术家的描绘更像是在与笔下的植物进行亲近而平等的对话;类似对描绘对象的情感投入和映射也体现在另一部分对于古典绘画中人物和局部的临摹,艺术家以极为简约克制的线条进行临摹,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提取其中质朴和贴近自然的氛围。
在历史与经典元素中跳跃、采撷,这样的方法在张可睿的另一件装置《点金》中也有所体现,以“点”的动作为切入点,艺术家将“触摸”的意象向前回溯到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古希腊神话弥达斯国王点石成金的故事以及中世纪的炼金术,并将这个动作串联到数码时代的“点击”和“触屏”,金色的隐喻在于以微不足道的动作完成魔法般的转变,可以是关乎灵魂与价值的赋予,也可以是事物与生命形态的巨大改变。
如果说张可睿的这件作品让时间在手指尖上流转,那么钟云舒的作品《雕塑》则更倾向于以纪念碑的形式保存短暂易逝的内容,她用激光影雕把稍纵即逝的风景、柔软脆弱的纸张和塑料,以及迅速更新迭代的电子产品的图像刻在黑色的花岗岩上,化石或墓碑一般的质感又在艺术家的一句问候之下突然变得生动活泼:“你还好吗/你多大了”。
胡亦宽的影像《“常”及其后的手工胶片笔记》出人意外地选择了一个日常语言中极易忽略的副词“常常”来进行语义、语音和字形联想,手绘胶片制成快速滚动的默片连接起无关联的文字,在帧与帧跳动的间隙激起阵阵不安。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