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吕德安,诗人,画家。1960年出生于福州。著有诗集《纸蛇》、《另一半生命》、《南方以北》、《顽石》、《适得其所》,随笔集《山上山下》。上世纪90年代初,吕德安曾旅居美国,以画谋生,1994年底回国在福建家乡山中筑屋而居。现居住于纽约、福建、北京。
沉默是否就是这样一种黑暗
在他的阴影下,我尝试着说话
——吕德安《沉默》
作为个体,我们总要求一个世界为我们的存在而发声,总以自我中心的方式获取他者的关注与理解,总以强化自我的独特感知为度量命运的基础,这样充满声音的人生似乎才是积极的,才是有意义的。然而事实是时间的猛烈、存在的渺小、肉体的痛楚、心理的阴暗等等,让我们只能回到自己无法逾越的局限狭隘的一隅。本质上,这是我们最为真实、血肉、冰冷的一隅,这是沉默的一隅。
对吕德安而言,沉默不是无言,而是不说,是一种朴素朴实的态度,不苛求,不放弃、不拒绝、不失声的态度,是强调呼吸而不是歌唱与愤怒的态度,是逐渐进入而不是盲从轻允的态度。此外,在德安那里,沉默也属于回应的一种,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温暖,属于诗,更属于绘画,这样的回应来自另一种言说,像平缓的水流,像无风的树林,像空气。当然,德安的沉默也包含着自然的热烈,这种热烈并不是激越、澎湃、放逸的消失,而是以某种伸展的方式从身体里蔓延到诗中,绘画中。
沉默要求德安的高处是抽象的。
在现实中,他无法将那些琐碎具体的生活刻意直白地陈列在画里,不是具象的能力有问题,不是精神品质的摄入有问题,不是感知和记忆不清晰,而是沉默,是德安迷雾的自然呈现。是呼吸,是那些痉挛的脆弱敏锐的呼吸让他不得不进入时间的迷途,进入一种考量,进而成为一团迷雾,一团抽离于现实的形。
德安迷雾是迎面的,在绘画中,迷雾构建了几个圈,几团颜色,几处笔触,往往并不多,不复杂,甚至还有些影响的痕迹,但明显在迷雾中有词的力量,有笔的感悟,有不可言说的精神汹涌,甚至有终极化的领悟。不难看出,德安的绘画实际上是对他诗歌形象的重新审视,或者说,他试图重铸一个自我来反观自己,通过反射,他故意为自己设置一个新的镜像,用以证明自己的怀疑与信的能力,最终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本质上那迷雾是书写出来的,是另一种可见的诗歌。
事实上,德安并不杂芜,而相对单纯,对于世界的理解,也许越单纯越轻,在生活中德安的轻正是他诗歌中的重,就像绘画,表面的轻正是内在的重,语法的轻构建的却是话语的重。所以轻形成他的雾,重形成他的迷。迷雾形成他的沉默,沉默形成一个具体的不断自我见证的人。
所以,沉默要求我们迎面遇上德安的画。
2014年春写于京华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