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哲学家、汉学家包华石(Martin Powers)教授在美国权威博物馆机构史密森学会第49期刊物上发表采访文章,对泰祥洲给予高度评价:“泰祥洲是一位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他结合绘画与文本来探究、审视和转化中国的传统山水图式。他的文本研究和艺术作品都深深扎根于他对中国绘画材料历史的知识中。对于泰祥洲来说,风格是不同时期对一系列材料和过程的运用。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艺术史并非简单的对历史问题在当下问题的转喻。同时,反讽也不是他创作实践的主要部分。在泰祥洲的作品中,艺术史是一个根基,也是他通过掌握技法来展现之前未曾见过的世界的源泉。”
泰祥洲生于宁夏银川的书香世家,自幼师从胡公石、王文钧学习书法,后问学于冯其庸门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与书法。泰祥洲认为宇宙万物的有机规律与人类的内心灵犀相通,他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论文《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古典宇宙观中天地同构的对应关系,并对山水图像的源起与演变进行了阐述。此篇论文深受艺术史家方闻教授的赞许,并亲自为出版作序。同时,他的作品被22 家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学术机构收藏,其中《天象2014.1》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录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画精品集》(2017),《天象2014.3》为布鲁克林博物馆馆藏作品,《夏山过雨》被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创世纪-16》被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创世纪-山水》、《春山过雨》、《潇湘八景图》(八联组画)收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宅兹中国——何尊图》收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说:“泰祥洲在作品中做到了双重意义上的“泯除”:第一重意义上他泯除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以适应形体的刻画和描绘;第二重意义上,他泯除了近古山水画的笔墨皴法,以刻意还原五代董源打破形体与云气的界限以使其能够相互渗发的效果。经历了‘二次泯除’的泰祥洲成就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日本艺术理论家峰村敏明亦说到:“泰祥洲的作品有着很高的格调,他的画面中很少出现废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我希望他保持这种创作精神,不停的努力,会成为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
此次展览中,泰祥洲依旧用中国的水墨语言表现他内心中朴素的宇宙观,并且将科学、哲学与艺术三者相融合,探索浩瀚的宇宙与精神灵魂之相通,表达当代人的宇宙观。对于泰祥洲而言,语言的母语是中文,绘画的母语就是宋代的山水,他选择承袭宋代山水语汇来作为媒介表达内心的思索,在他看来,宋代的艺术语言与气息从表面上看是写实的,精准的,细致入微的,但内在却是通过理性的致密结构反射宇宙秩序,追溯万物诞生的原初精神。他从这样的理念中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展,将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法合为一体,营造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清幽隐逸近古山水风貌。
在创作天象、水图、石系列作品的过程中,泰祥洲则加入了一些前瞻性的观念与思考,创作笔法更加综合,意图体现多维空间物质的流动性,以缠绕的云气与嶙峋的石头展现天地之间的和能量,寓示着生生不息、恒久变化的宇宙法则。在他看来,物质、固体与液体之间有着微妙的转换关系,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超古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星云结构或云气结构,可它们并不仅仅是一片云,很可能我们真的走近它,它会是一种固态的结构,也可能一会儿是固体、一会儿是气体,瞬息变化。他同时认为,水的概念也可以更加宽阔,所有具备流动性或者密度不那么高的物质的结构,都可以理解为“水”。
泰祥洲喜欢绢的神秘性,他运用水可以流动在绢之上的灵动属性,将笔墨形成特殊的结构,随后在这样形成的图像轨迹里面去想象。他将这种无限性提炼出来,构建了一个游离在现实世界与未知太空之间、似固体似液体似气体却又似是而非的宇宙。在他的作品中,云并不只是云,水也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湖泊、河流或是大海,山水其实也不是山水,一切都是飘忽不定的云。穿梭游走的云龙若隐若现,具有浮力的陨石一半好似锐利坚硬的固体,另外一半则自然而然的消失在云海之中。这就又回到了宋画的天人合一理学之中。不同的是,云气与山水在我们今天能观察到的比古代复杂得多,于是表现力的可能性也会比古代更多,对于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人类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
在绘画技巧中,他先以大笔淡墨渲染,再以细笔、浓墨逐步勾勒形态,无论是遵循南宋的规制所画的水之新万态,还是太空中漂浮着的陨石和云气,画面中都即存在清晰的形体,又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笔触。使得物象并不依据原型,而是在书写过程中随缘化生,但目的都旨在精心地呈现形体的质感、明暗与空间的表达,将精神世界中的多个维度同时放置在同一幅画面之中,用当代水墨语汇,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对中国古代山水图像的源起与演变进行了崭新而宏大的叙述。
在泰祥洲的水墨作品里,人可以更接近于天,更接近于地,更接近于自然的本质。在他的世界里,水流在云上,石漂在水上,空间变得混沌,时间消失了;虽没有人迹,但云雾行走,山体吐纳;在他的想象里,鸿蒙之初都不存在,但已经有山和水,也只剩下山和水。仿佛宇宙只是一张画,人类和一切生命都退出之后,最纯粹的山体和流水还会存在。因为在这一瞬间,世界回到了它的源头和创造的原点。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