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戴陈连、丁世伟、葛宇路、梁半、罗苇、手机玩我、赵邦、周岩、桌面研究艺术小组
鸿坤美术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4月2日举办大型跨媒介群展“合成演进”,本期展览为鸿坤美术馆2021年首个群展,展览作品含影像装置、空间装置、艺术微喷、录像、交互游戏等艺术前沿媒介探索。
今天,很多曾经的科幻电影和文学中的预言都变成了现实,经历知识和数据指数跃迁的当代人,似乎已经适应了认知迭代的节奏,但却对技术演进的后果始料未及。我们假设数字时代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数据和算法(Algorithm)不断自我学习直到取代人类的劳动,最终使系统为人类服务。但是少有人料想最终是由谁来掌控系统和取代谁的劳动。数字时代依附于系统的系统人已无力反抗系统本身,大数据和算法借助权力系统的力量已经牢牢绑定了每一个个体,从手机“偷听”到经过算法筛选的广告精准投放,从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到“996”习以为常的程序员。
“合成演进”(Synthetic Evolution)来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进化理论,或可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此观点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遗传学、古生物学以及其它学科的有关成就综合起来,用以说明生物进化、发展的理论。“进化”即是优胜劣汰,实际上加强了近代以来的强权话语的“合法性”。生物进化原本是一个缓慢有机的过程,从来不是靠技术手段一蹴而就的,而技术手段的过渡滥用和有意滥用使文化和人性更加屈从于技术统治。配合系统的管理成为当今的思维习惯,从大规模的人脸识别到个人身份信息的网络化,从精确地个人定位系统到无所不在的监控探头,从根据大数据和算法的精准推送到隐私信息的大规模买卖;结合了某种威权的技术手段就像生物进化的迭代模式一样,可以迅速合成并演进出更高级别的监视和控制手段。这些手段又会随着权力与技术的合力而迅速迭代,进化成威力无比的“利维坦”(Leviathan)。个人隐私在它眼下暴露无遗,个体意志遭到普遍忽视。18世纪末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构想的全景敞视建筑(panopticon)早已进化成无所不在的天罗地网,“敞视”无孔不入同时又幻化无形;我们的动态和行为会逐渐习惯这种无微不至的监视和技术强权,人们宁愿相信精致的幻象也不愿追索事实的真相,进而演变出一代又一代的“弱姿态”和“弱符号”,将个人化特征掩藏并消解在集体主义的系统中,才能保证作为生命体的人在时代变革和历史洪流中得以幸存;而监视和控制也会逐渐虚拟化和人工智能化,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遁于无形。本展览借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反思权力与技术结合演绎出的“美丽新世界”的假象,同时也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了这种假象,使观者沉浸其中,切实感受并反思权力话语下的技术演进、多媒介交互融合的力量。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闪
用棍子撬开门,泥地上有两个塑料垃圾桶,一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