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卢森堡明斯特修道院美术馆艺术中心展览厅举办的“未明的天空——李卓个展”,此次展览由欧洲科学院院士,艺术史和法国建筑史学家,巴黎艺术中心的前主任安特.格利博达先生策展。
李卓与自然的对话之亲密,几乎可以说是合二为一。保罗⋅克利说:“艺术家首先是人,他自己就是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艺术品中有一种神秘的冲动,有时会时隐时现地现出人形,犹如天堂般美好的自然中的天使,向天堂敞开的大门,或者不能确定性别的幽灵。乍看上去,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又都是可以显现出来的。
李卓的作品中,没有静止,一切都在旋转。那是一种草木蓬勃的悸动,一种有序的创作过程。艺术家批隙导窾,把自然吸收到作品中。他的这些作品,像是一种本质的勃发,直奔主题,像是对绝对的要求。他的画层层叠叠,明暗交错。加之微妙的色调构成的张力,富于变化的韵律,空间运用的平衡,纯粹而丰富的色彩,画面表现的振动,以及准确、敏锐而细腻的用笔,都使画面显得充满生气。
他的笔触是超群的,说明画家技术上非常过硬。一层层的颜色,使画家得以充分释放画质当中的震动。通常的手法是一块凸起的颜料,加上丰富的色调。这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表明,即使是在我们的观念充斥的世界,也可以产生细腻和微妙的视觉形象,并用丰富而确实的单色,创造出悸动的作品。在色调方面,李卓引入了变化过程的动感。它放大了基于色调和象征的表象的画作的结构组织。画家惯于一种双向思维,通过一种表述和构造的过程,决定了作为其内在材质的作品的空间性。
李卓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它们诠释自然的方式,自然让我们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波德莱尔似乎有先见之明,他的诗句简直是对我们的艺术家的绝妙写照: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
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
在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漫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