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在画廊周期间,常驻美国加州与中国上海的实验水墨艺术家郑重宾将在墨斋为公众呈现其最新创作的一组结合光影、空间与视频的装置作品——《行影支离》 (Walking Penumbra) 。
郑重宾在11届上海双年展中的装置作品《层层天墙》(Wall of Skies)在一个挑战感官现实的非矩形空间里打造了一面坚实而厚重的墨墙。 《行影支离》将延续《层层天墙》的概念与形式,在一个漆黑的混沌空间里交错叠加阴影、自然光、影像与声音。当观者在这个空间中穿行时,能够不断发现他们所处的位置、方向与周围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图像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在本展览中,郑重宾还将展示他最新创作的一组由半透明丙烯和视频组成的雕塑装置作品。这组作品在2017年11月份于谷口吉生设计的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休斯顿)首次面世。它将有形的雕塑与无形的图像、光影和闪烁于光影之间的半影相互交融,在空间里形成灵动而跳跃的图景。
墨斋的三层展厅将呈现郑重宾近期的抽象绘画。自80年代起,郑重宾的绘画创作开始运用几何学的视觉语言——尤其是自然界中的几何不规则碎片形、人体构造中的欧几里得几何,以及连续空间中具有抽象性、数学性的拓扑学——来探索水墨与人类经验、物质世界的关系。
“我的创作一向秉承着古代道家思想的概念:自然而无机的能量和物质世界是一场循环往复的流变。如果事实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身的感知以在不断改变的世界中创造新的知识?我们又是如何在与这些现象性、感官性事件的纠缠之中被改变的呢?同样地,我们在世界中的参与又如何创造并影响自己与世界上的其它生命呢?
与遵循本体论中的对象和类别的西方哲学家不同,古代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处于一种无尽的变幻之中——物质和能量的无序流动在某一时刻瞬间凝聚成列,又在下一时刻消失殆尽。如今,这个基于过程的世界观遍布于当代数学、科学的研究,从混沌理论到生态学,甚至出现于后人文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等哲学讨论里。通过对几何、空间、光影、影像、材料和过程的探索,我的创作在这些不同的世界与人类经验之间建立对话。“(郑重宾)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