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川剧折子戏《皮筋滚灯》又叫《皮筋顶灯》、《祭棒槌》,讲述的是没落的纨绔子弟皮筋因赌博成性受到妻子责罚的故事。皮筋的妻子杜氏受皮夫人遗命对皮筋管教甚严。一天,皮筋又与别人耍钱忘了回家,杜氏将皮筋叫回家中后,让他“跪碳渣”、“顶灯”、“滚灯”、“吹灯”等以示惩罚,稍一偷懒便遭一顿棒槌痛打。皮筋一气之下将棒槌砍断。杜氏便命皮筋作文一篇,祭悼棒槌。皮筋则故意在祭悼中耍弄杜氏和自己女儿,并趁机溜走。这是一个带有典型的杂耍性质的串场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也相对简单,主要以演员的顶灯、滚灯、吹灯等“绝活”来作为表演亮点。但是,以丑角形象出现的皮筋因为有恶习在身,又面对悍妻的“家庭暴力”,所以一个“耙耳朵”(四川方言中对那些怕老婆的男人的俗称)的典型形象还是呼之欲出。皮筋性格中的无奈、自嘲、戏谑、小聪明、软抵抗等,通过演员的夸张表演,每每会赢得观众们会意的笑声。皮筋的性格虽然是有上下文关联的戏剧语境,但是夸张的形象塑造却是像把人世间的滑稽、丑恶、畸形置于一面哈哈镜前加以扭曲放大,使之显得荒诞不经。所以,皮筋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小人物的象征,他在面对以悍妻形象来象征的社会重压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戏谑和自嘲,既是小人物生活的无奈,也是一种底层生存的智慧。
戏剧人物形象皮筋是艺术家廖新松近年来在作品中主要表现的符号。选择这样的带有某种“传统”意味的视觉形象,而非那些流行的、易于解读的绘画符号,实际上是带有很大风险的。当观众初次接触到廖新松的这些作品,或者没有将之放到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的时候,或许会把它们当成是用国画的笔意来表现传统戏剧人物形象。而实际上,那种风格化的“新戏剧人物画”从来都是不乏追随者的,甚至是在官方的行政性展览中也是大受欢迎的。因为它一方面符合“尊重传统”的政治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又似乎能满足于诸如“中西融合”那种口号化的行政式美术趣味。但是,廖新松对此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说:“即使唤醒传统的活力,也需要面对当下的危机。”显然,他是将着眼点放在后者的。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