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笔下的闲逛者是城市的密谋家,精神上的波西米亚人,他们以城市展开“行动”,而持照相机的游荡者又如何与风景“共谋”?本次展览选取戴显婧、刘江岭、赵岩三位摄影师的作品。正如大家所见,三位摄影师均未将人或城市作为拍摄对象,而将镜头转而投向了未名的风景之中。
其中,戴显婧在作品Trees Whisper中长期关注那些被介入的风景,换句话说,风景在辩证的关系中存在,摄影师要选取的是那些人与风景擦肩之瞬间所激发的部分,而激发的绝不仅仅是某个被相机定格的片段,还有那些如情感迸发般低沉的、高调的、呢喃的、强烈的言语,风景有语言吗?如果有,照片中这些树木各异的姿态与光影或许就是传递的出口。
相比之下,刘江岭的一系列黑白照片则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中国北方”,但与其说是某种地理意义上的北方,不如说是一种内心的北方,那里泥土向来坚硬,景色总是荒芜,即便不够敏感的嗅觉也似乎总能让人嗅到干燥的气味,这并非是某种关于记忆地理学的叙事,而更像是通过风景,映射人心。
赵岩的创作地理发生在美国,这里同样不具任何国家或其城市感的想象,而依旧是来自于自然的“野风景”。摄影师将这些风景放入一种既抽离又极具代入感的观察中——那些穿过车窗、门窗抑或门廊的滞留前景还提醒着拍摄者与观看者的双重在场;那些风景中的青与蓝还提示着人们在陷入风景内部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凝视。
尽管三位摄影师均将拍摄对象投向了“风景”,但人们会发现这里风景作为拍摄对象的定义和语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今的人们,可以选择像端详十六世纪荷兰风景画那样去保持纯粹的审美观看;也可以选择如十八世纪再临般重新回顾对风景中“崇高”的敬畏;可以沿着杜塞尔多夫的痕迹去保持客观的凝视;也同样可以强调如斯蒂芬·肖尔那样描述为纷繁复杂视野中的惊鸿一瞥……有关于风景与人的关系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围绕人类意志的登场与退场有过热烈讨论,但在这此消彼长之中却从未有过结论。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曾生动地描绘过一场“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的情景,但诗句却并非关于风暴,而是当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前的预感。一如展览标题“风吹时”所提示的,重要的不是无形的风,而是风吹过的感受。于是,再次回到本次展览,与其说三位摄影师以个人意志捕获住风景,不如说他们试图通过揭示那些古老而复杂的风景传统,从而展现人们在观看风景中失去的东西。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