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珍食——食物设计与艺术创作展

日期:
2021年10月23日 - 2021年12月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10月23日
空间: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楼园景展馆(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展览简介

--

新闻稿

供即时发布

“珍食”食物艺术与设计创作展:

一场对健康未来的畅想

从广东的粥粉面到北欧酸奶酵母,从社区菜园到2070昆虫养殖与食用系统

应对粮食危机,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

由万科公益基金会与设计互联共同发起

创新采用符合3R可持续原则的展陈设计

【2021年10月16日,深圳】万科公益基金会与设计互联共同发起“珍食”系列行动在2021年9月正式启幕,以1项设计征集、1场公益展览、N次公教活动,联合近百家院校及公益合作方,秉持与社会共设计的使命,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专业的设计力践行“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的理念。

粮食危机,迫在眉睫

今天,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主题“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呼吁着应对粮食危机的紧迫行动。据《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0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相关人群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从2019年的8.4%上升到约9.9%。联合国粮农组织《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指出,从农田到餐桌,粮食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损失与浪费:从收获后到零售前的粮食损耗占总产量的14%,而在餐饮消费的环节,粮食损耗率更高达17%。每年全球粮食损耗总量相当于12.6亿人一年的口粮,折合现金损失约4000亿美元。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有多个与食物相关。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与个人正在开展各类实践的探索,希望探寻农业与食品行业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用行动激发人们重新思考饮食与社会及生态的关系,进一步引发实际改变。

”珍食”食物艺术与设计创作展:一场对健康未来的畅想

食物,从乡村到城市、从农田到餐桌,它们见证着环境的变迁、人群的聚散。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和健康饮食,是万科公益基金会实现“可持续社区”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2020年7月17日,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平安信托,发起了“平安*万科公益基金会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倡导健康饮食慈善信托”。 2021年,万科公益基金会连同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互联,共同探索设计X食物的无限可能,以“珍食”为主题,联动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特邀15位(组)国内的新锐跨界设计师与艺术家,从农业承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工业化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城市中的消费习惯等多个维度,创造性地呈现一个由食物设计、艺术装置、影像、可视化数据与设计构成的“珍食”世界。本次展览力图改变过度浪费的饮食习惯,是对珍食未来的畅想,也是拉近食物设计与相关社群的现实行动。

珍食特展旨在以艺术和设计的语言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并提出一系列值得广泛讨论的问题:食物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我们与食物的天然链接是什么?明天,我们的食物会是什么?怎么吃才能为我们带来更美味的美食享受,以及更可持续、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呢?

亮点展品:北欧酸奶,广东美食,社区菜园,蛋白养殖

徐溪婧:漫游者

酱油、腐乳、豆瓣酱、米酒、乌龙茶、酸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物。各地的发酵食物均有不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欧酸奶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徐溪婧设计了三种印花布,每种布分别添加了来自格鲁吉亚、芬兰和瑞典的特定酸奶酵母。由此,印花布成为了酵母的“漫游毯”。风干处理后,徐溪婧将它们寄送给亲友,让大家品尝远渡重洋、风味独特的酸奶。这种用布料保存酸奶酵母的方式既能跨越地域的隔阂、抵御时间的流逝,也代表着生命的永存、文化的传承。

刘庆元x胡子:粥粉面

著名艺术家刘庆元流连于各地的店招、餐牌,认为它们“极具地域特色,既用到方言,也是活色生香的视觉写作,不囿于品牌、连锁和工业体系。”粥、粉、面是岭南地区最基本和普及的餐饮单元,是无数广东人、潮汕人、客家人最日常的饮食记忆。这件包含了29幅木刻画的巨幅招牌,引用广式饮食的独家记忆——一盅两件的早茶文化,“食得咸鱼抵得渴”等俚语,让观众在烟火气中重拾与食物相伴的人情冷暖。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种植达人

自发种植食物,在华南地区比较普遍。这件作品分享了几位“种植达人”的故事。他们或是年轻学生、或是退休老人,在不断地了解植物、熟悉自然、调整园地、改造设施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可食园地。本次展览将还原一个社区菜园,在现场种植香茅、紫苏、薄荷等常见食物,邀请观众在展期内观察、呵护这些食物,并鼓励大家在家中尝试种植食物。

傅誉煜,卞诗瑜:POWER STATION

未来,昆虫会成为我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这并非妄想。如今,畜牧业养殖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早在2006年就提到,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且导致了土地和水质的退化。人类迫切需要获取蛋白质的“绿色”方案。昆虫蛋白作为一种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质资源,消耗的能源却仅为普通畜牧业的三分之一,有望作为蛋白来源,缓解未来世界食物资源的危机。这项社区昆虫养殖与食用系统,以推演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五十年后、2070年的社会形态。

可持续的展陈设计

这场珍食特展创新采用符合3R可持续原则——减量化(Reduce)、可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的展陈设计,特邀可持续材料设计合作方NANOxARCH® (材料乘以设计™) 定制了由100%回收废弃塑料瓶盖、洗洁精瓶(废弃HDPE塑料)再造的板材制作而成的展具。在展览结束后,展陈用板材和展具将被回收再造、循环利用。

此外,珍食特展还特别采用了模块化的展具设计,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定制化展台。这些展台可快速拆卸,方便运输;不同尺寸的展台、座椅都采取同样的支撑结构及组装模式,方便巡展与再利用。

动动舌尖,成为“珍食行动派”

“看”:珍食剧场,回溯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旅途,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

“论”:珍食论坛,听行业专家分享食物浪费现状,践行减少损耗与浪费

“尝”:珍食市集,零废弃style,光盘行动也时尚

“做”:食物废料实验室,被丢弃的食物,去哪儿了呢?

日期 类型 主题 合作伙伴

展期间

每周日 定时导览 珍食之旅 策展人、导览员

10.23(六) 开幕互动装置 蔬果狂想曲 齿轮梨

11.06(六) 论坛 珍食论坛:减少浪费!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等

11.07(日) 工作坊 食物废料实验室:可以吃的新材料 Atelier Fang食物设计(胡方)

11.21(日) 工作坊 食愈力在街头:一起搜集回家的诱惑 开FUN

11.28(日) 工作坊 食物剧场:我是什么食物? 秾·可食地景组

12.04-12.05

(六、日) 市集 珍食市集 多位美食专家、设计师、艺术家

* 展览公教活动,公众均可免费参与;除珍食市集外,其余活动名额有限,均需提前预约;敬请关注设计互联微信公众号,提前报名参与。

主办方:万科公益基金会,设计互联

SDG指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办事处

参展艺术家及组织: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卞诗瑜、草图营造、陈皮、兜着走、傅誉煜、郝梦雅、胡子、蓝多士Lantos Studio、劳丽丽、李朝辉、梁心、刘庆元、马哥的买汰烧生活、“明日之路”行动小组、NICE公社、农民种子网络、秾·可食地景研究组、秋笔、四叶草堂、WAWA、汪可、徐溪婧、Yeast、周玮

联合发起方:Atelier Fang 食物设计、草图营造、豆否设计、“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农夫种子网络、秾·可食地景研究组、食话、设计丰收-好公社、食通社、四叶草堂、一个地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公益合作方: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材料乘以设计 Nano x Arch、C Team、大鱼营造、兜着走、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后勤协会、开FUN、买汰烧生活、OF Innovation、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深圳市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深圳市社会基金会、Upbeing行动村、小粟苗、闲下来合作社、小鸭嘎嘎、一起开工、野生救援 地球一援、一只梨

视觉合作艺术家:李昱昱

展陈合作伙伴:材料乘以设计™

展览搭建:深圳市朗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空间设计:朱涵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