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缺题

日期:
2021年8月18日 - 2021年9月1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8月18日
空间:
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道二沙岛烟雨路38号)
艺术家:
梁铨
策展人:
王绍强

展览简介

前言

吴洪亮

这个展名为“缺题”,是个冲击力不会很强的展览。像梁铨先生以及他的 作品,等待着历史的聚焦。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而言,他从未 缺席。他只是拒绝在漩涡的中心劲舞或是抢占风口去狂欢罢了,梁先生自 有他的想法、节拍器与表达方式,这个展览在 2021 年于广东美术馆举行, 可视为一例。 本次展览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有题目,一类没题目。有题目的,在符 合中国人对文字与绘画合一的想象外,酷,而有情;没题目的,冠以“无 题”,按梁先生的老师赵无极的说法是想给观者更多理解的可能性。我却 认为,这其实是梁先生给看画的人设了个迷局,同时也给自己建了道防火 墙。这种直钩钓鱼的游戏,很久远。那年姜子牙 72 岁,今年梁铨 73 岁。 至于展览的名字“缺题”又与“无题”稍有差异。“缺”并非等同于没有, 仅是不求全,更具某些主动性。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 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 为天下正。”引这么长的一段,其实只是想引出最后这一句:清静为天下 正。艺术家不是统治者,他们的“天下”即是艺术。从这个角度讲,“清 静”与“正”的关系,很像作为艺术家的梁铨,至少像梁铨所追求的。进 而我们要感叹他的画如其名。梁是要有担当的,铨乃衡量。梁先生在自持 的那份责任中铨衡与坚守。这种不妥协,导致在今天读懂他的人不会很多, 就像梁先生说的:“其实不缺,但是总有人认为缺什么。”的确,这个门 槛有些高,然而一旦跨过、读懂,便会爱得很深。如同梁铨爱那位曾经孤 独的美国艺术家艾格尼丝·马丁。至于梁铨的作品,那些看似轻薄、平静 的源自洗衣板的平行线以及淡淡的色块,仿佛端出一方“清静”的湖水。 而此处的“清静”是如老子那样断然被表达出来的。再细读,它们的边缘 常常是坚定甚至是锋利的,而内部是生动甚至激荡的。这种矛盾性的博弈, 在梁先生的建构下达到了画面上恰切。我无须说那是对中庸的追寻,或是 接近了所谓阴阳平衡。因为,这些都是内置于中国人基因中的东西,加之 梁先生对 20 世纪以来人类在视觉艺术研究成果的运用,乃至作为版画出身的他,都不是问题。故而,在此我也不想多谈所谓抽象、构成、拼贴以 及在时代藩篱中的水墨画等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从他的作品里,我们 能感受到,梁铨对理性的追求本身依然是非常感性的。只有感性倾泻出来 的东西才会有所谓真的禅意。作品传递得虽慢,但不滞,虽需等待或细纠, 但必有可期的惊喜。仿佛淡墨在宣纸上渗开的过程,是自然而舒缓地扩散。 其实,如在高倍放大镜底下,那状态的涌出也会像钱塘江潮一样浩荡。所 有表面上的澹泊,恐怕是另一种强烈的苛求所致。 如前所述,梁铨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同行者,但并没有很多同道人。他 从’85 新潮的杭州到美国,再回杭州,然后到北京看了一眼,转头决定长 居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远离艺术生态中心的深圳。这一时期所跨越的几 十年,正是本次展览作品生成的阶段。他的画作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越来 越浅淡了,哪怕是黑色为主的画面,黑的都很怡然。此中的真味如好茶, 再陈,色再重,依然是清透的。梁铨作品的质感,越来越如玉,在坚冷的 质地中充溢着活力因子,而且已然有了包浆。所以,为了更为准确地呈现 本次展览的理念,梁先生说展厅要干净,拒绝所有矫饰,安然品读为上。 对此,我非常赞同。我们只需把画挂正,静待观众,旁观会心者能有几人 就好。 在梁铨先生发我的展览作品目录中,最后一件是《寒山寺》。这是由多件 小幅作品组合成的画作。我请教此作的由来,梁先生回答说,因为母亲曾 给他讲过张继的《枫桥夜泊》那首诗,不仅非常有情境感,而且对夜中船 上之人的心上之秋,满怀悲悯。依此,我的思绪却牵出了另一件事情,就 是与寒山寺及其名颇有渊源的那位唐朝的诗人,僧人寒山。他曾隐居天台 山寒岩,题诗作偈。其白话状态的文字与意涵,不仅被胡适所推崇,在上 世纪 50 年代还远播至美国。他甚至成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偶像。提 此旧事,不为别的,是在梁铨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同样的力量以及深切的、 迷蒙的问题感。“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知。”再荡开一下,如果用个不 高级的谐音梗,梁铨似凉泉,可与寒山互文。而梁铨不在寒岩,在很热、 很闹的深圳。他在大隐中“日日试”着“新泉”。“试”与 “缺题”一样 是态度,意味着自由,何缺之有?

2021 年 6 月 30 日于北京画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