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暗喻会否成真?”A.R. 彭克个展

日期:
2017年11月9日 - 2018年1月7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11月8日 15:00
空间:
复星艺术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
艺术家:
A.R. 彭克

展览简介

正值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复星艺术中心将于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7日呈现德国著名艺术家A.R. 彭克(1939-2017)个展:“暗喻会否成真?”。此次展览是A.R. 彭克于今年5月逝世后全球首个大型展览。本次展览的开幕亦揭开复星艺术中心一周年系列活动。

复星基金会与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表示:“复星艺术中心此次荣幸地呈现A.R. 彭克去世后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大型展览。此次有多幅重量级作品参展,必将引起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一艺术流派的新一轮认知,以及无数艺术爱好者的观展热情。回溯A.R. 彭克长达六十余年创作生涯的作品,我看到的是,艺术的多样性、人生的突变性,在其艺术与人生相伴中涌现的思想价值与精神财富也会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这是个赤裸裸的时代,暗喻显得格外珍贵。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A.R. 彭克致力于在绘画和雕塑中寻找一种通用的符号语言,表达人类共有的心理结构,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本次展览力图通过丰富全面,最具艺术家代表性的雕塑、大型油画、水彩、装置等近98件作品完整呈现艺术家的多彩人生,回顾并梳理艺术家近六十年的创作历程:包括其在60-70年代的孤独探索,80-90年代对符号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21世纪后又重归艺术母题之后的新思索。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A.R. 彭克原名拉尔夫·温克勒(Ralf Winkler)。他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并开创了德国新表现主义,在继承传统表现主义热爱原始艺术,着重精神体验,忽视客观形象的基础之上,结合符号学、控制论理论,深入发掘图像背后传达的精神意义,开创了独一无二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自幼目睹家乡毁于二战,基于其独特坎坷的人生经历,对众多科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探寻,彭克提出了融合了哲学、政治和科学理论的”Standart”思想,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神奇,并将在艺术历史长河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A.R. 彭克独特的“Standart”思想·符号语言·沟通体系

在彭克的艺术体系中,哲学、政治和科学三者相互关联基于一个共同目标:即建立一个能够解释现实的通用体系。彭克通过艺术融合哲学、科学和个人的政治抱负,建立了一个类似的体系,亦即“Standart”思想。从广义上来说,彭克的“Standart”思想包括“训练视觉和感知行为……令大脑在功能上可以接收到艺术发出的信号”。此处“训练”一词尤为关键,艺术应该对人类具有实用意义,彭克认为这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艺术并非用以愉悦之物,而是一种智性的训练。”

在对艺术历史的研究中,彭克认为原始洞穴壁画之所以抽象,“其目的在于以充满自然想象和现象的抽象图形来传递人类的行为理念” 。尽管艺术已愈发趋向标准化,但现代人类依然没有丧失原始沟通体系的交流能力,自己可以重现所谓的原始沟通过程。彭克所采用的极简符号语言正是试图达成此项任务的手段,同时也是其在借鉴和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地质学和机构人类学理论而形成的抽象美学的具体体现,这令他成为观者与艺术沟通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人。

当彭克将他接收到的第一个信号转换为艺术语言时,就产生了输入。而接下来当观者看到作品,开始处理接收到的编码信息时,也就是修改信息的阶段,亦即反馈发生。理想的结果是,观者做出的决定性调整,最终转变为有益的社会行为。在这个自封闭的沟通体系中,观众会根据艺术不断发送出的信息持续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顺利抵达这个体系的另一极点,即积极的改变,正如彭克自己所解释的:

“无论你是否愿意,在当面对一副画的那一瞬间,信息就已进入了你的大脑,你就开始处理这些信息。从此意义来说,一幅画就变成了命运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导致你开始行动的力量的一部分。”

A.R. 彭克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那个分裂动荡不可知的时代,人们渴望用一种新的图像与艺术来重新认识世界。A.R. 彭克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他将人类生存的双重性体现得淋漓尽致。A.R. 彭克大量阅读,并深入研读控制论,探究人如何理解信息和理念。他绘画,写作,弹奏爵士乐,涉足多个领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绘画性和思想深度,充满了意味深长的信息,仿佛暗喻,默默指向未来。

其笔下好似表意符号、象形符号的绘画元素,不禁令人联想起非洲艺术或原始人洞窟中的壁画。去繁从简的“火柴人”的各种姿势代表着人类的行为,它们往往会令人联想到侵略、屈服、权力、政权和人类的脆弱性类。简约的线条,或冷峻深沉,或热烈奔放的色彩,乍看之下如孩童般纯粹,这正契合了A.R. 彭克致力于创造一种简单直接、能够摆脱时间限制,可被广罗大众接受的绘画语言,从而令不同时代的观者感受到作品中弥漫于世纪转换时期抑郁沉重的氛围,以及冷战带给人们的恐惧、不安、罪恶和压迫。

本次展览展现了A.R. 彭克在艺术上坚韧不屈的勇气和探讨人类精神命运的执着。其一生漂泊四海,故乡早在童年时被二战毁败,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一直被外界环境打压。可依然在艺术中重建了一个简单又深刻的世界。这是他选择抵抗的方式:抵抗对自由的压制,抵抗“坏的艺术”,抵抗肤浅的创作,抵抗平庸。本次展览也是一份对所有人的邀请,邀请人们重返艺术史,体察艺术家的责任与勇气。邀请人们重返人类精神历史,在文明的洞穴中,暗喻会否成真?

本次展览由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主办,特邀沈奇岚博士担任策展人。

展览“A.R. 彭克:暗喻会否成真?”期间,一系列相关公共项目亦同时举办。(有待更新)

鸣谢

关于A.R. 彭克:

1939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原名拉尔夫·温克勒(Ralf Winkler),后借用著名地质学家Albrecht Penckin之名作为化名。年轻的彭克在学习一年绘画之后,开始了其制图员学徒的生涯,之后因在东德申请多家艺术学院未果,只得自学绘画、雕刻、写电影剧本和音乐。1980年,A.R. 彭克从东德迁居至西德,1989年,A.R. 彭克开始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执教。之后工作生活于都柏林,纽约等地,2017年5月2日于苏黎世辞世,享年77岁。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A.R. 彭克的作品便多次现身于海外重要机构和艺博会中,如1972、1977、1982和199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1975年至1976年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并在1984年参加了第41届威尼斯双年展。除此之外,A.R. 彭克还获得了众多极为重要的欧洲艺术奖项,其中包括1975年西德艺术学院颁发的威尔·格罗曼奖、1981年巴塞尔歌德基金会授予的“伦勃朗大奖”和1985年的亚琛艺术家大奖。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