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量子画廊开幕首展“是谁在创作”,挑战的是科技与艺术创作的边界。本次展览邀请了“第三届王式廓奖”获奖艺术家郑达,以及首次在中国亮相的德国艺术家Michael Sebastian Haas(哈斯),通过展出四件具有艺术生成能力的装置,探讨当科技深度介入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逐渐模糊?
双个展将非人类创作的过程呈现给观众,以机器的算法、程序、控制、随机、生成等方式,进行一场艺术家以外的艺术创作对话。
Michael Sebastian Haas来自德国柏林,致力于大型装置艺术的创作。作为一个形式多产的艺术家,Haas的作品中总带有新陈代谢与动力学的理念。本次展出的Colorspace系列记录了艺术家在不直接介入创作的情况下,能量是如何在画布上游移,以此为代表将机械性的律动和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进行了比对。而Burning Light则是用镭射光不断在帆布上照射并烙下无数细小的孔洞,以灼伤帆布的方式作画,在将创作过程展示给观众的同时,不断生成出新的作品。
郑达生于1979年,活跃于尖端科技与艺术的交界处,荣获“2018 第三届王式廓奖”。他的艺术创作与现代科技息息相关,并引发人们对于数据与仿生技术的诸多思考。本次展览作品中,《Data Pool》 是超现代未来艺术的范本,繁复而光怪陆离的设计中透出机械的赛博感,观众们站在作品面前时仿佛可以听见机器风箱的喘息与电子信号传来的脉搏。在观看时我们应思考作品的呈现效果与艺术家所预想的是否构成一个必然的因果,或者艺术家不在场时艺术作品每一秒的动向是否完全由人为程序主宰。而《生成的线索》演示了两个鼠标互相追逐的过程,一个无限延迟复制另一个,仿佛是在演示人类对于周边环境的无限追寻与适应。当艺术家只负责产出概念而任由作品的自我繁衍时,艺术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界定是否就变得模糊起来?
量子画廊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致力于探索先锋性的美学形式,推动东西方当代艺术家参与社会进程,以及实践艺术对公共空间的介入。并通过培植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实现艺术与文化的创新及传播。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