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格•物

日期:
2014年3月29日 - 2014年4月2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3月29日 16:00
空间:
杨画廊
策展人:
朱小钧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黄祺、沈晔、王玉华、杨洋、周璐

格•物 / 朱小钧

从材料出发,五个艺术家用不同的媒介和画材,描摹出她们对待世界的态度。

这些作品都源自艺术家对艺术本真的热爱,在尝试中寻找乐趣,在创作中发现新奇。艺术在她们的世界里,无所谓输赢,努力就好。这是五个各自独立的个案,但她们努力的方向完全一致: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

杨洋:青春是一种态度

海明威说,女人最大的遗憾,是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杨洋的作品,“青春”始终是关键词:她以多元的色彩、饱满的情绪描绘自己对于“青春”的认识和断想,在她的笔下,青春不是一段年华,而是一种态度。

王玉华:坚守与热爱

诗词学家叶嘉莹教授在美学中提出一个概念:弱德之美。她指的是人在苦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内心,不断钻研,维护自己对美的态度和表达。玉华对于艺术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显现:她用水墨在亚麻布上创作,用漂亮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大写对艺术的热爱。

沈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欲望的隐晦目的”是西班牙电影大师布纽埃尔的同名电影,也是沈晔一个个展的题目。看上去,沈晔个人的气质和她的作品总是有巨大的反差。这个外表平静、始终微笑的女生,在纸上描绘出都市中的风情万种,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爱恨情仇。你看她和她的作品,可以更好的理解这句话: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黄祺:倾听内心

“永远倾听内心的声音,它是真实的自己”,这是黄祺的艺术状态。黄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淡定和从容,对创作保持着探究的诚意和认真,在艺术上付出时间和耐心。她的创作在材料实验中徐徐展开,观者很容易被带入一种悠然、纯粹的轻盈之气中。

周璐:万物生长

英国作家吉米•哈利在他的著作《万物有灵且美》中说:“活泼的生命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周璐信奉世间万物之生都有因果,这个年轻的姑娘试图传达的,是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有一个瓦尔登湖,那个时光柔软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原乡。

学术主持:胡伟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整体美术格局中的新型绘画形态,以开放的姿态,丰富而新颖的表现手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美术家彰显时代精神,更新观念,探索形式美感的语言形态。在体现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与当代生活的多元化艺术表现上,为中国美术的时代性和国际化形象的树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顺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需要。

杨洋、王玉华、沈晔、黄祺、周璐五人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及德国埃森自由艺术学院,虽然她们的学习背景和创作兴致不尽相同,但反映出一种共通的气质—以情接物、创新求变。更为关键的是,她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走出了不同的路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取向和风格。展览中的作品生动的反映了她们在“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这个综合材料绘画表现领域的探索。她们的艺术创作在风格样式上各具风貌,在文化属性上却殊途同归。她们的作品在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中国美协主办的各专题展中,均获好评。

通观5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鲜活的作品,是今日女性艺术家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的个案,展现了今日艺术生态与现实的密切关联。在信息交换快速更替的当下,她们都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对于“综合材料绘画”这个概念来说,她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世界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渠道,都通过这次展览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写给“墨境”的话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整体美术格局中的新型绘画形态,以开放的姿态,丰富而新颖的表现手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美术家彰显时代精神,更新观念,探索形式美感的语言形态。在体现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与当代生活的多元化艺术表现上,为中国美术的时代性和国际化形象的树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顺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需要。

杨洋、王玉华、沈晔、黄祺、周璐五人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及德国埃森自由艺术学院,虽然她们的学习背景和创作兴致不尽相同,但反映出一种共通的气质—以情接物、创新求变。更为关键的是,她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走出了不同的路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取向和风格。展览中的作品生动的反映了她们在“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这个综合材料绘画表现领域的探索。她们的艺术创作在风格样式上各具风貌,在文化属性上却殊途同归。她们的作品在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中国美协主办的各专题展中,均获好评。

通观5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鲜活的作品,是今日女性艺术家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的个案,展现了今日艺术生态与现实的密切关联。在信息交换快速更替的当下,她们都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对于“综合材料绘画”这个概念来说,她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世界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渠道,都通过这次展览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胡伟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胡伟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