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Faiz Hamdi Suprahman, Hyejoo Koh, Iliga Vukovic, 柯飞羽, Mahesh Singh, Marine Calamai , Milka DelibaŠiĆ, Sarah Mirza
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7月6日在杭州远洋乐堤港空中美术馆举办当代艺术展——“重影”,展览现场将呈现来自7个国家的8位中国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旨在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跨文化多样性的冲撞与交流中,生长出的全新艺术属性。
关于展览
影子,是光线受物体遮挡产生的黑色区域。相传,绘画源于古埃及人对影子的信仰——将影子临摹下来存于绘画和雕塑中,灵魂便可万世永存;大卫•阿兰亦在其1775年的作品《绘画的起源中》将捕捉影子的动作留在了画面中。重影,是影子的“异形”状态,它是二次折射后的影子经分离与重构后形成的“影中影”现象。“重影”这一图像范式为理解视觉艺术的“跨文化性”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个体文化所具备的多重性得到了肯定,同时,多重性之间所形成的互文结构也可以在“跨越”的动势中得到新的理解。
以重影为切入点,聚焦视觉艺术的跨文化性,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理解角度:
“重影”艺术史:一种历史学的解读
艺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组成,多样性是其基本特征,这种多样性来源于个体差异性间的不断交往、对抗和沟通。如果在重影所提供的结构中探究艺术史,艺术的跨文化性就是对重影与影子本身相交部分的研究,这种研究能够在艺术品所呈现的跨文化现象中透视视觉艺术本身的文化互补性。
重影“撕扯”效应:文化多样性下的结盟与对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的跨文化性从文化的潜在背景走入了前景。跨文化性本身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但却构成了一种文化间性。结盟与对抗是文化间性的常态,我将它定义为跨文化的重影“撕扯”效应。以本次展览中的作品为例,东西方之间的审美取向、创作方式及价值取向都存在着一种近乎“撕扯”般的较量与博弈,而艺术品正产生于撕扯的裂隙中。
“重叠”共识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妥协与对抗后,在跨文化中生长出的艺术具有了全新的属性,这种新属性就如同重影中相互重叠部分。这种由跨文化带来的重叠以一种更为包容的态度推动了视觉艺术的发展。
本次展览通过集中展示8位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作品,引发观众对于文化多样性以及艺术跨文化性的深度思考。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