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85年生的潘小荣,实际在过去一年多里不定地暗示别人:他正在准备下个怕是难被“画廊”接受的、称为“个展”的亮相。相较于过去5年,三次中规中矩的展示:《零点》(正大美术馆)、《刻画工作》(视界艺术中心)、《规矩》(M Art Gallery) ,潘小荣的第四次亮相,难掩自身也没法儿咬定的未来。
着重物质特性、对材料(卡纸、墨色、刀具、规矩)的深刻使用及掌握,一直为艺术家克制身体的边界。它们令得生硬的边框、聚光的灯效,始终作为制做过程中牢固持有的界面。所谓“突破”!在创作上至多是中庸的劝诫,不可描述的不安滋味,因不善张口的能力而乏力贫血。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年轻人,敏感的神经,照样被翻天覆地的浪花溅了个凉。
其实潘小荣基于卡纸的实践,已经为其自我形象作了封膜—如是的艺术家,理应维护一个“旁观者”应有的清醒形象。以至于多少有些猥琐的"碎屑”,吹落沉积于身体的关节,过剩了,发酵了。无须仔细观察,观者已经能够熏到没能抑制住的温度。除了其过去创作鲜有见到的色谱三原色-“红”,原本确定、硬朗的单色墨迹,被处理得随意乃至刻意。
墨色与水色掺合成的湿度,夺出印刻的刀痕;仅半个厘米里,决堤随处可见。 水色,渗透多层次翻得毛边的卡纸肌理,自然刹车成得雪花状的边际。是要恶作剧般地激起肌肤上的绒毛,连带着光色,跑出物理“矩形”无法概括的物质边际?气化在纸面以外的感观世界里?
可以说,这些悄悄进展的变化,是纯机械的自我克制被引入了微弱的温情质感。然而,谋划扩张出“卡纸边界”的试探,亦粗鲁地依仗了所谓“图形”。生硬地出现、演变、植入构图的倾向,和欲遭揣测“意义”的“红”,都应该被认为是“危险的自我暴露”。可是,它一系列的跃动、纠缠、酸痛、无视……都已经不可阻挡地侵入到了年轻人的身体,寄生并浓重成不舍收拾的“潘小荣的碎屑”。
巢佳幸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