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这是继“视觉维度的主体修辞·叶剑青个展”、“迷路·曾建勇个展”之后,2014年推出的“新朦胧主义”系列展第三回。“新朦胧主义”是东京画廊+BTAP对当代亚洲艺术创作思想和观念的新发现与新阐释,目的在于唤起一种传统渊源有自、并且能自我生长和归纳的古老生命意识,以期激活当代艺术创作格局中的思维向度。“影迹于山”正是对这一象征性文化情怀的回望:茫茫山丘原野中只身孤影的林木,在天地幽冥之间,是心物两忘臻于化境的深切观照。
朱建忠的水墨画多施以大面积的淡墨晕染,墨气氤氲之中有晨光的翠微、暮色的清寒,一派超然象外之境。相较于元季以来传统山水画笔法的皴擦点染,朱建忠将书写的笔性和笔感弱化处置,但在图式上仍袭自于最经典的结构,只是云烟淡岚弥漫其间,在似有似无之中透出空灵静寂之气。在这片虚空之中,孤树即作为观者的视觉映像,亦是为朱建忠对自我形象的构设:这种自省并不仰赖于用眼睛去看,更应是仰赖于心的感知和体悟。毫无疑问,朱建忠将自我比附为拽杖云游、坐听风声的仙人,徜徉于孤树与寒亭之间,那么一块山石、一条溪涧,就成为图像叙事的最纯粹、也最极致的隐喻。朱建忠的水墨画中,显示出其对光线和空气的研究和表现颇有心得,这使得其在视觉样式上与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相去甚远,而似乎是与日本近代画史上菱田春草、横山大观所开创的“朦胧体”绘画之间有更多相近之处。朱建忠的水墨画显然吸收了这些绘画语言和形式的影响,然而其并未完全倾向于“朦胧体”绘画所主张的写实性和装饰性,而是将之施之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意旨之上,清朗雅逸、调性高华,是一种极为“工性”的造境技艺,而非传统绘画中所谓笔情墨趣的自由表现性。也就是在云山之间,朱建忠给予孤树一种坚实的存在感:不是纪念碑式的厚重体量,而是一种能羽化而登仙的轻盈与曼妙之姿,这更多是一种对传统文士身影的理想写照,所谓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影迹于山”,或是对这一时期朱建忠水墨画创作观念最为精准的描述:在传统与当代生活之间,绘画过程就是一条隐秘的通道,消弭着边界以至于我们能翛然出入其中。(文/魏祥奇)
留言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