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前波画廊诚挚地宣布将于2014年3月29日举行展览《白猿涅槃:邬建安近作》的开幕。自2006年他在前波画廊的首次展览之后,邬建安以剪纸作为主要媒材,同时也不断尝试金属和牛皮等其他材质。近年来其作品的尺幅逐渐扩大,表现主题也随之变得更为繁复深奥,涉猎了包括哲学、宗教和传统视觉艺术等广泛领域。
《白猿涅槃》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邬建安尝试运用彩蜡和水彩等绘画语言为这个传奇故事作了独到的诠释。其早期的剪纸作品表现出艺术家迷恋于图案之间所隐匿的连贯性,各种元素在不同的组合中频频出现,传递了富有神秘气息的真相。而对于本次展览中的作品《白猿涅槃》,艺术家运用了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体现出他对经典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由这第一件作品开始,展览走向两条不同的发展线索。一条线索通过重复描绘人形来表现造人,而另一条线索运用抽象的手段表现造物。两条线索彼此呼应,分别走向放大的景象,就好似物质的膨胀带来了大爆炸一般。
在具有重复结构的《6000张已画完的人脸》及《1000个青岛美术生画的妖精》中,每一张脸都独一无二,分别与由成千上万个颜色完全不重复的色点组成的《苯板上的彩点》以及由被放大的彩点遍布画面的《792个有重叠的彩色圆球》相呼应。无论是在壮丽的抽象作品还是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人物作品中,邬建安试图探寻多元形态中所隐藏的神秘关系,将观者引领入其个人创作历程,让我们亲眼目睹艺术家将本次展览的不同元素通过视觉和隐喻相联系在一起的过程。而巨幅创作《72只虎组成的猴脸》使其他所有作品都显得相对娇小,表现了邬建安此次奇异的时空旅程背后的神话起源。
邬建安对神话故事进行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使他感到剪纸这单一媒材已经不足以表达这些庞大的主题和更深层的精神含义了。而此次《白猿涅槃》展览中的作品,恰恰首次反映出了其艺术创作中尝试更广泛媒材的发展趋势。
如需更多信息,请致电画廊+ 86 (0)10 5127 3298或发邮件至 bj@chambersfineart.com
邬建安简历
1980 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
2002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获学士学位。
200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4 《白猿涅槃》,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2012 《七层壳》,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11 《七层壳》,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群 山》,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中国
2008 《九重天》,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2006 《白日梦》,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5 《寻影初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陈列室,北京,中国
群展
2013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明园・中山公园计划”之<城市记忆・漳州>当代艺术展》,漳州市碧湖展示馆,福建,中国
《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第六届成都双年展:万有引力》,成都现代美术馆,成都,中国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二回》,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第二届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阳美术馆,大同,中国
《青年墨语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时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创作与探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2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青年艺术家项目”,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引爆!”2012 CYAP汇报展》,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国
《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卡塞尔,德国
《我,铅笔》,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相形之下——承传与演绎的艺术”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CAFA教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特展•20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中国
多重世界“ALSO WORLD"北京国际青年艺术周,北京梯级艺术中心,中国
2011 《山水意园》,肯尼迪艺术中心,华盛顿,美国
《1+1——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版画•概念》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造型》,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一江春水》,林肯郡博物馆,林肯郡,英国
《Beyond Mediations——第二届Mediations双年展》,Zamek文化中心,Poznan,波兰
《2010大声展:分享主义》,三里屯SOHO,北京,中国
《后传统:放大的切片》,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9 《共再生——第四届福冈亚洲三年展》,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
《Always—As it was》,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2008 《重访“孤星”》,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A+A’2008—— A+A第三回展》,多伦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7 《网:再现空间、时间与文化》,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A+A’2007——A+A第二回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四川大学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北京、成都、重庆,中国
2006 《源于生活—首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主楼展厅,北京,中国
《新民间运动—公共生活的重建》,北京优库现代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图画手工》,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5 《未来考古学—第二届南京三年展》,南京博物院,江苏,中国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