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阔思:以光作画

日期:
2021年7月3日 - 2021年9月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7月3日
空间: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艺术家:
玛丽·阔思(Mary Corse)

展览简介

2021年7月3日至9月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展览“玛丽·阔思:以光作画”,此次展览将是这位美国艺术家在亚洲的首场美术馆专题个展。展览由近30件大尺幅作品构成,突出了阔思横跨六十年艺术生涯中的重要创作。作品出自艺术家的不同系列,包括她始于1968年开创性的“白光”系列;1970年代的“黑光”系列;以黏土为基底的“黑地”系列;“拱门”和“内光带”系列;还有雕塑作品,包括她以氩气作为填充的“灯箱”系列,以及一件纪念碑式、无需支撑的“束”作品。展览着重呈现阔思对绘画进行的雄心壮志且复杂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光的显现及其带来的现象学体验,并且锻造了阔思之于抽象及二十世纪艺术史而言的独特地位。

玛丽·阔思从1960年代中期生活工作于加州的一代艺术家中崭露头角。光是她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对象。阔思的绘画探索主体性、感知意识和光之体验等观念,它们捕捉并折射光线,让观看者的身心同时邂逅物质性和形而上学的体验,由此将自身向其周遭环境开启。阔思的艺术实践同洛杉矶“光与空间运动”的不少艺术家们并行不悖,却仍然充分保持了她独树一帜的风格。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持续地致力于绘画媒介,在图像领域探究光的特质,其中饱含着动势与几何的二元性。

1968年,阔思发展出一套激进的绘画技法,将层叠的玻璃微粒融于丙烯颜料。她最开始是驾车行驶在马里布的太平洋海岸高速公路时注意到了这种工业材料,它被用于州际高速公路的标记,以使路标更为醒目。阔思将这些微小的玻璃颗粒散布在绘画表面,形成纤薄的层次,并且借助胶水和颜料使之附着于画布,从而发展出一种擅用光线折射曲率的美学形式。光线与阔思的绘画产生互动,它振荡并响应着我们身为观众的所在与动态。她的作品莹莹闪光,显露出笔触若隐若现的物理特性,表面的触感也在闪烁光亮之后不断趋近平整。

展览以《无题(白光系列)》(1994)为开篇,这幅纪念碑式的作品长达10米,是玛丽·阔思最广为人知的“白光”系列中极具突破意义的一例。这些开阔、轻盈、白色的单色画,标志着艺术家将玻璃微粒融入作品的经典发明。该系列始于1968年,以占据着艺术家创作核心的形式、观念和材料特性的相关思考为基础。《无题(束)》(2020)延续了“白光”系列的线索,但作品高耸地拔地而起,成为无需支撑物、呈现于钢板之上的绘画。两块钢板之间还形成了一个狭长、带状的负空间,指涉了阔思此前创作中的核心主题“内光带”。

艺术家对白光的专注可追溯到她在洛杉矶邱纳德艺术学院的求学时期。出自她“无题(电光)”系列的两件作品,体现了让阔思在1960年代中期对感知的思考产生转变的种种理念。从1966到1968年,艺术家设计了一系列氩气灯箱作品,她称其为“光的绘画”。这些作品以特斯拉线圈和高频发电机为驱动力,穿透墙壁传输着电磁场。为了获得这些极其专业的工业材料,阔思需要接受高阶的培训并且开始了量子物理的学习。她将这些想法与自己的艺术思考相联系,追寻一种绘画与光相互杂糅的创作方式。

1970年,阔思从洛杉矶搬到托潘加峡谷(Topanga Canyon),她深受环境的启发而创作了一个全黑系列。与轻盈空灵的“白光”系列作品不同,她将作品实实在在地放置于环境之中。作品《无题(黑地)》(1978/2021)反映出了艺术家这一时期的探索。阔思在她工作室周围的群山间探险,用石膏材料在壮阔平坦的岩石上拓印。她把模具转塑成黏土,随后在自己定制设计并建造的立式窑炉中烧制成瓷砖。她在烧制的黏土上涂绘高光的黑釉,使其吸收并遮挡光线,营造出涟漪般的反光;熔融黏土的表面因而起伏显现出了地貌学的形态。 与此同时,艺术家也在探索其“黑光”系列中黑色颜料的亮度。这些作品采用了黑色颜料中混入亚克力小方块这一媒介。《无题(黑光绘画,闪光系列)》(1976)囊括了这一新方法,追求光的吸收及其闪闪发光的效果。

阔思的“拱门”系列开始于1989年,采用了一种结构性的建筑形式,它与人的尺度比例相结合。这些绘画让人联想到门或入口,与观看者的身体及其栖居的空间有着切身的关联。作品《无题(红色双拱)》(1998)引入了彩色,这是阔思在1990年代开始的创作探索。展览中还有三件大尺幅的“带状”绘画,它们表明艺术家对三原色的深入探究。她将玻璃微粒层叠地铺展于红、黄、蓝的色块之上,并将它们隔离于厚重、垂直的黑白带状之间。

最后,本次展览有两个展厅专门用于呈现玛丽·阔思“白色内光带”系列的绘画作品。艺术家为这次展览创作了六件尺寸一致的新作,它们拓展了贯穿于该系列的各种构图形式的衍变。阔思的“内光带”效仿光线的可变、氛围、瞬时和短暂性。作品使观看者获得了戏剧性的非凡体验,它们从某个角度看是显见的,但当我们的身体从画布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时,它们又仿佛完全消失了。这些作品令人着迷、难以触摸又带着催眠的特质,它们显现出艺术家对白光和人类感知之探究的典范。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