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郭工:切问

日期:
2018年3月15日 - 2018年4月1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8年3月15日
空间: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艺术家:
郭工

展览简介

郭工个展 “切问”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2018新年首展将于3月15日于A、B展厅推出艺术家郭工的大型个展“切问”,本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许晟担纲策划,将呈现郭工近年来不同时间跨度、物质媒介相异的装置作品,旨在重新发掘并梳理作品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在流动的空间中渗透他对于生命与艺术的体悟。

郭工于1966年出生于山西。自2008年起开始专注于装置艺术创作。其代表作《一棵松》曾受邀于国内与欧洲各国广泛展出。郭工选用的材质或许偶然夹带了特定的社会与文化属性,但实际上他对于艺术感受中语言与符号的无力深信不疑。郭工的作品携带了极简主义与物派的表现形式,然而看似极简且浑然天成的物质结果背后,是其在不动声色中所投注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对木的旋切与雕琢、对不锈钢的堆叠与打磨基于他对物性的熟稔和人性的关照;对物的人工介入与精密解剖,是郭工进入存在于人与物之间的非物质世界的手段。而郭工的艺术恰恰就在木材的纹理背后,在金属的夹层之间,在视觉与听觉之外缓慢滋生。

本次个展命名为“切问”,其中“切”首先包含了后工业时代中的“切割”动作,即用精准,犀利,并含有暴力的手段剖析事物。其次,“切”是一种包含了主观干预的调查。例如“切脉”,如果要调查脉象,就必须用“切”的手段。这时候,“切”看似是客观的,其实又包含了调查者的主观感知;“切”又意味着进入调查对象的内部,让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在郭工的作品中,这个调查对象可以是物质,时代,人心,自然,或者当代世界本身。“切问”在古文中也有恳切地提问的意思,郭工的创作态度也是恳切的,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世界和时代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他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郭工的作品展示了他对装置艺术的深刻认知:装置最重要的不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而是首先向前追溯,打破杜尚所创造的起点,回到艺术的源头,由此为装置艺术的发展寻找更加可靠的依据。因此,他把“挪用”变成了“创造”,制造出纯粹的,相互映照的材料关系。其次,他跨越了“观念”的束缚,将单纯的观念,社会学,或人类学层面的批判性,变成了一种综合了诗性的,基于视觉核心而非审美趣味的,对人的整体感知系统的强调。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