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2014台北双年展——劇烈加速度

日期:
2014年9月13日 - 2015年1月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9月12日
空间: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展览简介

由法籍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欧(Nicolas Bourriaud)所担纲策划的2014台北双年展「剧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将于9月13日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开展,并于9月12日举行开幕晚会。本届台北双年展,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欧挪用了科学界对于本世纪人类活动剧烈改变地球生物样貌的现象,所提出的一种新地质纪元假说──「人类世(anthropocene)」,藉此来检视当代艺术如何定义与表现我们的世界?探索在人类与动(植)物、机器、产物与物件之间的链结、移枝或交配。

对于如此一个新的课题,「2014台北双年展」预计将有51个参展艺术家或团队,以一个「个展」的概念取代单一作品的展示,展览内容及表现涵盖不同形式及媒材,如物件、装置、影像、声音、绘画及摄影等,更加完整地彰显出作品的意义。同时,为了回应与接受此一扩及全人类的庞大议题,来自亚洲、非洲、美洲及欧洲等地的艺术家将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个多元并置或错置的世界。其中将有20件为「2014台北双年展」所量身制作的作品,包括10位台湾艺术家也将透过在地与全球的双重视角,为展览主题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

科学界所谓的「剧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指的是过去六十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地改造地球这个星体,不断进步的技术从「机械」发展到「数位科技」,其变化的规模与速度,一举超越了「加倍」与「复制」的量产概念。「人类世(anthropocene)」反映出在现今的新纪元,人类物种的生产活动主导着对其它生命物种、地质生态体系和地球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包括全球气候暖化、森林砍伐、土壤污染等。然而,「人类世」同时亦指向一种矛盾状态:当人类物种集体对环境造成的冲击越强大、越真实,人类个体对周遭现实的影响力却越显得失能。逐渐地,当代人类个体的无力感与所有物种共存,伴随着其所带来的影响,而显得无法控制。例如今日金融经济体系透过光速的数码操作,已由信息化的计算机算法则来决定,面对这种现象的无能为力,人类已成为自己所奠下的基础的旁观者或受害者。更确切地说,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的尺度(human scale)」已经面临崩盘的危机。

自一九九O年代以来,艺术突显关系面的价值,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主要的参考范围,无论是个人或社会、共生或敌对皆然。美学氛围似乎也有所改变,「思辨唯实论(speculative realism)」此一种以「物」为导向,以批判「人类中心说」为主要概念的新哲学思潮,在艺术领域中获得立即的重视。针对人类自以为是宇宙中心这个哲学体系做出批判。如今,我们正见证着汇聚人类个体/公民与动物、植物、矿物与大气等阶级,史无前例的政治性联盟,以共同回应超脱人类社会掌控的高科技工业体系(techno-industrial system)。人类只是在宽广网络中,仅是诸多元素中的一环,更需要重新思考我们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并涵括新的对话者。

「2014台北双年展」呈现艺术作为表现人类和非人类之间交杂层叠「共活性(coactivity)」的场域:各式各样的能量在此活跃发展,有机与无机体在不同领域间交错,充满张力且具逻辑的共存着。「剧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是颂扬这种假定平行,但同时发生于不同领域间沟通协商的「共活性(coactivity)」。本次展览将会围绕在此一主题上发展──意即人类意识与动物群集、数据处理、植物快速成长和物质缓慢运动之间的共栖关系。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史前史(人类知觉意识之前的世界)及其矿物般的景观,并同着植物移枝或人类、机器和动物之间的交合等。

在这样的主题之下,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将探索因通过人类活动而「获得意义(informed)」之物质材料的本质,这些物质包括化学聚合物(探讨这类主题的参展艺术家有:罗杰‧海恩斯Roger Hiorns, 玛莉‧穆尔Marlie Mul, 斯特林.鲁比Sterling Ruby, 艾莉莎‧巴伦波茵Alisa Barenboym, 尼尔.贝卢法Neil Beloufa, 帕梅拉.罗森克朗茨Pamela Rosenkranz)或是处于热力变化临界点的物质(如:彼得‧布根豪特Peter Buggenhout, 哈洛‧安卡Harold Ancart或Hiorns的作品)。或如罗荷‧普罗沃丝特Laure Prouvost, 郑杨Ian Cheng, 瑞秋‧罗丝Rachel Rose或卡蜜儿‧安侯Camille Henrot的影像作品、蜜卡‧罗登伯格Mika Rottenberg, 纳撒尼尔‧梅勒Nathaniel Mellors、查尔斯‧艾弗里Charles Avery的装置和罗伯特‧卡伯Roberto Cabot或泰菈‧马达尼Tala Madani等人的绘画,皆呈现人工合成的异质物之间的化学聚合作用。又如大卫‧杜尔David Douard, Neil Beloufa, 马修‧罗查‧彼塔Matheus Rocha Pitta等艺术家探索重量和光影画素投射至纪念性的物质上。

藉由本届51个参展艺术家或团队作品,「2014台北双年展」将呈现介于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过渡点,而在这个过渡点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被解离成许多不同的形象:从被物化到会说话(the reified speaking)、从「活化」到石化(the living petrified)、从生命的幻觉到无生命的幻觉,且在此过渡点上,生物地图也不断地重新布局分配。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家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物质本身,而是分配它们、连接它们彼此的回路。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