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没顶画廊将于2021年5月8日荣幸推出葛辉、宋琨和徐震®的三人群展:“艺术是种生物”。这将是没顶画廊在博华广场空间的最后一场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本次展览围绕形象的创造及其演化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驱动力展开——葛辉、宋琨和徐震®从各自的经验和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形象在叙事中生长或从形态上演变,并由此延伸至关于媒介及艺术语言的深入探讨。
人形在葛辉的反复描绘下从原型中解放出来,这些难以明辨的、似人非人的肢体有着超越物理经验的活动轨迹,液态般的线条与形状赋予其形变的潜力,给人一种不断生长和变化的错觉——它们或扭曲,或蔓延,或在纠缠交错中逐渐成为边界模糊的物种。宋琨的新近绘画延续对人类身体、潜意识与生存现状的探索,通过提炼、融合传统文化及各类亚文化元素,生成泛文化的未来肉身。这些可辨认的人体形态有着轻薄通透的皮肤,半透明的属性源于佛法中东方琉璃净土的概念,指涉灵与肉的互为因果;嵌入身体的机械部件及机械化错位提示当下人类被秩序控制、进而赛博格化的生存现状,使其在现实与超现实间穿越。流行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经由计算机的演算与变形,彼此融化交汇,在徐震®的“交流”系列中成为数字时代的符号与特征,也创造出新一代的视觉审美。漂浮在空中的“金属的语言”系列对话框如同形象在展厅中的喃喃自语,这些语句或是回声、或是对彼此的回应,仿佛当下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艺术家在创造形象并推动形象进化的同时,也不断促使新的规则与语言诞生。这种“创造” 暗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艺术内在的动能,使其在反复即生成的描绘中、在跨学科的解读中、在技术、文化的迭代中进化,如同一种生物;它的触角不断蔓延,疆域不断拓展,并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自我修正。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