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大片农田、崇山峻岭、荒芜平原、既有无人问津的小城,也有走在前沿的大都市。而在那里,都有人。
Patrick Wack的个人作品展“这里有人”,主要展示了他在中国各地(重庆、内蒙古、西藏和云南)拍摄的十二幅最新肖像摄影。他选取最平凡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和典型的周围环境,将拍摄的内容融合,但又营造出一种超越其本身的东西。在烟雾袅绕的小动物园水泥路边,或是山中葱翠草木间流淌的小溪边,Wack把人物和不断变化的中国文化和地理环境放在一起,在脸孔、景色和光线中寻找美。
这些中国人物肖像摄影捕捉了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级、不同地区的人类精神的共性,即平静的乐观主义。Wack的摄影与集体无意识产生了共鸣,其展现的内容是结伴的人,而非遥远的某一人;是街坊邻里,而非互不相识的人。通过把自然与人造光线的结合,再点缀一缕绝妙的柔和光线,来实现他的视觉审美与叙事风格。尽管他的作品仅停留在现实——真实的人、真实的环境——他的个人风格加上叙事性元素,从环境中凸显出人物的特点,以这种方式在不揭露人物身份的同时描述他的日常生活。Wack的摄影风格就是通过捕捉并提升这些被忽视的人们,来重新创造一种关于人物肖像和它所表现的人性的真实感。
“这里有人”:Patrick Wack的肖像摄影缩短了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普通人物形象进行英雄主义式的摄影展示,进一步探究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的图片都是静止且安宁的,包含了一种中国式理想化的和谐与人与人间的平等。这里有传奇的承载者。这里有人。
1979年生于法国戛纳,Patrick Wack自学成为摄影师,从2006年起工作并生活于上海。他在2005年获得巴黎商业学校的外语艺术学学士(英语/德语)和商业行政艺术的硕士学位。在美国、瑞典与德国生活了几年以后,他放下了在软件产业的市场部工作开始追求自己的兴趣——摄影。Patrick的摄影技巧全靠自学,在来上海之前他已经开始在德国柏林做时尚及肖像摄影,现在他专注于肖像与纪实摄影。
Patrick Wack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叙事性的风格紧系于现实,散发出一种宁静的乐观主义。结合了自然光线与摄影伞下的外接闪光灯,不论是在一座小城的路边或是处于高山中,他将他所拍摄的内容互相融合,但又营造出一种超越其本身的东西。他的构图创造了个体与其周遭的景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又通过在真实的场景中加入一缕浪漫柔和的光晕来营造出一种渴求的感觉。
Wack曾合作过的一些商业客户有阿迪达斯、North Face、 耐克、Finnair、Cathay Pacific、 大众集团、Allianz、卡地亚、Bentley、爱马仕、香格里拉集团、 欧莱雅、宜家、 La Maison de la Chine 以及 Suez Environment。他在新闻摄影领域也很活跃,是德国知名照片代理LAIF的一员,也是中国团体UBQT的创始人之一。他最近为《周日日报》与《周日电报》去福岛与朝鲜拍摄了专题报道。他也曾为一些知名的杂志提供摄影作品,比如《Monocle》、《Tatler》、 《Vogue China》、《Courrier International》、《Le Point》 和《Travel & Leisure》。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