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

日期:
2014年2月21日 - 2014年3月1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2月21日 19:00
空间:
9平米美术馆

展览简介

《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2月21日晚7点开幕

2014年开春大展,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的独立项目《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将于2月21晚7点举办开幕,9平米美术馆策展人张冰特别邀请艺术家在开幕当天实施新媒体艺术现场表演。

关于《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

《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是《屏幕一代》系列作品在美学探索上的一次小结。与前两次的展览比较而言,《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将屏幕与人的相互关系阐述得更加情绪明确。在《屏幕一代》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最初为观众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应用程序生成数据,转换成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通过不断的自我展示,带给人类感官与情感的体验。另外一个命题讨论早已被信息化的“我们”逐渐变成信息的节点,使用屏幕的同时也成为屏幕本身,从而与屏幕彼此构成生态系统的现状。本次作品避开了新媒体艺术中容易让人产生理解偏差的“拟人”和“拟物”的观点,将屏幕与人,即科技与人类相互关系的大命题巧妙地落在一件细微之物——首饰上。一贯冷静理性的视觉形象,结晶糖块的味觉体验,吮咬糖块和反复拨弄磁球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造成的强迫性的精神反应与行为结果,通过首饰与人肌肤相亲这一个简单的联结,《屏幕一代@9平米美术馆》将屏幕与人的平等、共生和共同发展的社会关系举重若轻地地铺展开来。

展览时间 2014年02月21日-2014年03月15日

艺术家 Aaajiao(徐文恺)

策展人 张冰

空间 9平米美术馆 (福州路318号101室)

主办方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歌德开放空间

策展人

张冰,Zoe ZHANG Bing, 独立策展人,现生活工作于上海。2013年获美国政府邀约参加文化学者访问项目,澳大利亚AsiaLink艺术机构与墨尔本大学邀约参加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文化交流与考察项目,并出任德国歌德学院开放空间2013/2014年度策展人,合作为期6个月的艺术项目《9平米美术馆》。2012年任台北关渡美术馆双年展策展人并获韩国光州双年展邀约出席首届全球双年展峰会,2011年应邀策划法国雷恩市影像艺术节中国单元和日本北海道冰雪艺术节中国影像单元。2010年与东大名创库合作《双簧》艺术展,2009年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慈善艺术项目《19个游戏》,2008年在柏林当代艺术节(ABC)期间策划《转世肉身》,入选当周TOP10展览媒体排行榜。2006年曾获得美国哥提基金会(The Getty Foundation)特别支持赴纽约参加全球美术馆馆长培训项目,并于2007年出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学术馆长。2008年至今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活跃在本土与国际艺术平台。

艺术家

Aaajiao(徐文恺)

aaajiao(徐文恺),1984年生于中国西安,后移居上海并工作、生活至今。徐文恺是国内前沿的媒体艺术家、博客写手,同时也是一位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2003年创建声音艺术网站cornersound,2006年创办基于we-make-money-not-art的中文新媒体信息平台We Need Money Not Art。致力于推广processing,一款开源的视觉程序软件,Dorkbot,一个非盈利的倡导创造的活动,以及eventstructure,一家基于上海的跨艺术、设计、学术以及新媒体技术领域的独立研究开发机构。他的作品通常专注于对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并试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其表现,以此在数据与现实的“调制解调”之中完成对作品内涵的完整表达。他对中国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审美贡献在于他以自身的活跃姿态,在电脑软件的艺术应用方面,尽力扮演了国内外最新趋势的交流者与先行者角色。

9平米美术馆

[9平米美术馆]是独立策展人张冰应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邀请,为歌德开放空间2013/2014年度特别策划的项目。9平米美术馆的概念对应的是今天急速膨胀的美术馆建设。公立美术馆的社会角色不断发生变化,私立美术馆的数量与规模正在不断增长。中国正进入一个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成为一个现象。在这一现象中,政治、资本与美术馆联合起来,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意味深长。

不断扩建的场馆空间也让一部分艺术家在呈现与展览作品的时候过于依赖空间自身的良好条件。如何在一个只有9平米的空间完成一个展览,如何处理作品与空间的物理比例关系,在只有9平米的空间,作品如何依然能表达和呈现出艺术家的美学张力?9平米的空间对于艺术家是限制还是挑战?九平方米的美术馆需要艺术家抛开已有的展览经验,重新思考艺术创作与展览的相互关系,展览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空间与艺术系统的相互关系。

机构

歌德开放空间

[歌德的开放空间]隶属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每年度开放一次,一次为期6个月。[歌德的开放空间]的目标在于为年轻的新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其思想与实践方式的空间,并促进德国与中国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对话。目前已经举办的展览包括《会客厅》《泡影》,接下来将举办王思顺《 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未知博物馆《社会冥想-漂移》和阿角的《屏幕一代-后续》等。以上艺术家的独立项目,将从几个方面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几种面向:

全球文化趋同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自我建构与身份认同;当代语境中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上下文连接;多学科的艺术实践与社会介入;信息化的社会结构下当代艺术语言的转换。展览期间将邀请策展人、评论家,作家和艺术家等举办多场讲座与学术讨论会。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