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转换——六个面向
纪玉洁
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现场的一抹亮色,是当代艺术生态中最为敏感而活跃的群体,他们心怀艺术理想和抱负,敏锐的判断和反映现实的热忱,将自我能量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全球化与视觉转向发生巨变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面貌和新时代特征,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与研究,一方面可以全面地把握当代中国艺术的多层、多元样态;另一方面,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更为思辨地把握艺术发展的未来。展览邀请的六位青年艺术家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六组参展作品在创作理念,思维逻辑、表达方式、媒介材料上各不相同、彼此独立,但不约而同地指向“转换”这一概念,构成了一个具有样本意义的青年艺术群展。
转换既指改变、改换、转变,也指从一种能量形式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从一种关系转变为另一种关系;转换有多种呈现形式,如果扩充其理解的外延,在解构主义语境下,从其发生过程和运作机制来看,它不仅涵盖了“延异”和“散播”的概念,也具有“互文性”意涵,隐喻、重构、拟像、转译、置换、演绎都可以看作是 “转换”性表达,或者说是转换之“转换”,这也使得转换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语法、一种思维方式。本展览为我们展现了关于转换的六种叙事,关于转换的六个面向:成思远的作品《症》,利用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将萨满教中的诸多现象转换成一个关于物的剧场,使人在这一剧场中的解读与感知得以强化。徐仲伯的作品《论资本》则是消解了书的形态,将批判资本主义的著作《资本论》,进行物理层面的解构,将其打散重构为中国“门帘”的形式,消解资本的过程亦是劳动的过程,创造了穿越“资本门帘”的即视感,引发我们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的思考。范学超的《绞字造象》,从图像学的角度出发,将文字和诗歌的意境/意义,通过拆解书法笔划的方式进行重构阐释,用科技生动的转译诗歌。郭鹿鸣的《美的回归》则将目光聚焦于“扎剪绒绣”这一制作门帘图案的传统工艺上,用传统的图像和图示来重新演绎“人”的概念,在传统的工艺语言中融入当代的精神观念。刘佳的作品《Fall》是对自然界物理运动的形态拟像,记录了“落下”瞬间的精彩与纷呈,你可以想到落英缤纷、落叶归根,也许会想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辛承怡的作品《化山》将古典绘画移植到白石之上,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山水,将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当代视觉转换,入古出新,增加了我们对传统理解的新维度。
以展览这种形式为视域来观察与解读青年艺术发展动态,是更为直接与深入的一种方式。“转换——六个面向”是一次青年艺术策展实验,也是一次具有鲜明主题与问题意识的展览,探讨了以“转换”为核心的艺术创作语法和艺术思维方式,展现了六位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中,如何展开艺术创作与思考;也让我们审读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价值观、审美观、文化观,以及来自青年艺术家的力量。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