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

日期:
2017年9月15日 - 2017年10月2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9月15日 15:00
空间: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

展览简介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今年5月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作为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今年9月将在北京的8个重要美术馆同时举行。这是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它将为深化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在对话与合作中增进两国的理解互信和合作共赢发挥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将展出包括乔治·巴塞利兹、安塞尔莫·基弗、格哈德·里希特、西格玛·波尔克、马库斯·吕佩尔茨、约翰·贝歇夫妇等在内的多位德国艺术大师,通过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和新媒体的专题分类,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战后至今的德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由中国民生银行创办,开馆刚刚两年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能够参与到“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的整体活动中来,我们倍感荣幸。这是社会各界对我们立馆以来坚持学术性,开放性和先锋性办馆理念的认可和鞭策,在此,我要对活动的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波恩艺术文化基金会以及总策划范迪安教授,斯迈林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次落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是德国8的摄影部分,即“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展。

德国摄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著名的贝歇夫妇 (Bernd und Hilla Becher)自20世纪70年代推出一系列有关工业建筑的摄影作品以来,一直给世人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摄影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坎迪达·霍弗(Candida Höfer)、托马斯·鲁夫( Thomas Ruff)、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等人均曾在贝歇门下修习摄影。

摄影艺术是有关观看的艺术,它始终关乎观看对象的选择,观看方式的变革,战后的德国摄影艺术家们将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和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作为其最重要的对象,在摄影的语言、方法、美学和风格上都做出激烈的变革,营造出一个高度现代性的视觉世界,极大拓宽和加深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观看,创造了新的摄影样式和审美趣味,推动了摄影在介质运用和技术水平在本体层面的发展,也对摄影的社会功能和本质属性界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次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展旨在较全面地向中国观众展现当代德国摄影艺术的概况。

观众会看到贝歇夫妇( Bernd und Hilla Becher)的蜚声国际的工业建筑摄影,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和坎迪达·霍弗(Candida Höfer)的现代公共建筑和风景摄影,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和卡特琳娜·西弗丁(Katharina Sieverding)别具一格的人像摄影,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对全球化大都市的物质生态的精准捕捉。以及擅长拍摄戏剧化场面的后起之秀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也携其代表作品参展。

这是国内第一次最系统全面地对德国当代摄影艺术的集中呈现,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极高学术水准的摄影艺术视觉盛宴。我们衷心欢迎社会各界踊跃观展,在学习交流中启迪思想,开拓视野。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还将以这次展览为契机,邀请中德两国的著名理论家,摄影家,批评家和策展人等举行学术交流与对话,共同探讨大家关心的摄影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促进当代摄影艺术的共同发展。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 Language of Photography and Duesseldorf School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

 

德国摄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杜塞尔多夫的“贝歇学院”尤其著名。自20世纪70年代推出一系列有关工业建筑的摄影作品以来,贝恩德和西拉· 贝歇夫妇( Bernd und Hilla Becher)一直给世人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摄影人。整个20世纪60年代,贝歇学院几乎被看作是德国摄影的代名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坎迪达·霍弗(Candida Höfer)、托马斯·鲁夫( Thomas Ruff)、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等人均曾在贝恩德·贝歇门下修习摄影。

除此以外,擅长以实验性方式拓展摄影表达方法的卡特里娜·西弗丁(Katharina Sieverding)和擅长拍摄戏剧式照片的后起之秀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也有优秀作品参加展出。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组合,让观众们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对当代德国摄影艺术概况有全面的认识。

贝恩德和西拉· 贝歇夫妇( Bernd und Hilla Becher)将“新客观性”注入了现代的、概念性的摄影艺术之中。这一理念体现在他们的一部分作品之中,储气罐和水塔等客观且有文献记录的工业建筑摄影系列作品就是典型代表。该系列首先在鲁尔区问世,之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以尺寸巨大的照片向我们展示全新视角下的世界。无论是F1进站或者海洋表面,还是国家庆典等主题,在他的镜头里,所有的人和物都被上色、塑性,都被当成一个巨型万花筒之中的背景。古斯基的作品彰显精湛技术的同时,还透露出他对世界冷静客观的观察。

坎迪达·霍弗(Candida Höfer)的作品中没有人物出现,但却和人息息相关。霍弗作品的题材多为文化性质的公关空间。与她当时的老师贝恩德·贝歇一样,她也将客观性和冷静性引入了自己一些列作品之中。本次展出的反映教堂华而不实的内部空间的作品《巴西系列》别具魅力,照片理性、冷静的艺术风格恰恰与华丽且充满感情的教堂空间处处矛盾。在这里,摄影的客观性与巴洛克式的奢华——两个艺术世界相互碰撞,火花四溅。

托马斯·鲁夫( Thomas Ruff)的作品题材广泛且丰富,从人物肖像、地理风景到建筑,各类主题应有尽有。20世纪90年代早期,鲁夫凭借一系列面无表情、客观且细节清晰的肖像摄影名著一时。90年代后期,他又通过放大和加工一系列事先拍摄的星空照片或提前制作的报纸剪影进行艺术创作,以这样的方式赋予图像以全新的面貌。

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中意于在风景照、街景照或者博物馆观众照与相关研究之间建立历史性、功能性以及社会性的关联。在其作品《天堂》中,施特鲁斯通过精湛的技巧,将观众们的视线牢牢锁定在那原始丛林魔性般的半昏暗色调之上,锁定在那热带植被光影斑驳的绿色之上,锁定在那丛林溪水的蜿蜒流向之上。

卡特里娜·西弗丁(Katharina Sieverding)的一系列大尺寸摄影作品表达了对个体认知和个人,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团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种种思考。因为借用照片的形式来反映当时发生的客观事实,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做是存储记忆和知识的介质。

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试图在空旷的空间和真实的图片内容之间建立一种令人兴奋的联系。他用空间的、建筑的和戏剧的内容组织自己的作品画面。本次展出的五件冷蓝色调的大自然题材作品,常常与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绘画相提并论。此外,一同展出的《科尔在勃兰登堡们》和《在树下——安格拉·默克尔》两件作品是他对德国历史进行思考的代表作,这样的思考也贯穿在他历来的主题创作之中。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