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杨光南:回到默认设置
鲍栋
当信号消失,显示屏上的影像变成了雪花点。在显像管类型的屏幕上,雪花点是电子枪随机散射的结果,是一种直观的无序状态。但通常我们看不到纯粹随机的雪花屏,还会掺杂各种干扰,如自源及他源的电磁波干扰,其中包括一小部分宇宙背景辐射的干扰。与雪花屏原理相同的还有白噪声,电视机、收音机、对讲机及很多电器件运行中常见的沙沙声。不管是白噪音还是雪花屏,都是一种失序的状态,也即是一种无信息状态。当只有能量,而无信息的时候,世界回到了它的默认设置。
但默认设置依然是一种设置。当杨光南把她采集的监控器雪花屏组合成为一件作品的时候,她旨在引发那种易见的政治隐喻。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次信息论角度的政治哲学思辨:治理(govern)等于信息?自由等于自然?以及,“自然状态”能否成为一个假设的起点?实际上,“盲区”这个作品标题已经暗示了认知的有限性,以及认知范围之外世界的确实性。在这个作品主题下,《盲区》实际上呈现了一种政治性,乃至符号秩序之外的存在:隐藏在后台的硬件设定。也就是说,屏幕上闪烁的雪花点并不是真正随机的,因为这种随机已是某种出厂设定。
尽管杨光南渴望在作品中注入某种政治性,但她最终获得的政治性并不是作为作品内容的政治指涉,而是一种对日常生活及日常事物“默认设置”的觉知。她始终对那些普通而基础的事物充满兴趣,水泥、石膏、不锈钢、金属刨花,在北京郊区的工地与工厂,这些事物随处可见,普通到让人熟视无睹。杨光南的工作则是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这种普通性中,不是通过大喊大叫,而是通过默默的注视。
在她的作品中,像是边角料且毫无光泽的不锈钢组成着各种不规则的形状,而水泥填塞在这些形状的孔洞中,这两种中国占全球绝对主导产量的工业材料被有些尴尬地强扭在一起,而又意外的呈现了当今中国普遍的物质事实与审美状况。而另外的一些作品,如一个不断搅动粉尘雾霾的机器,一件不时抖动一下的白衬衫,也充满着一种无奈之下的苦笑感。
模仿现实不如呈现现实,呈现现实不如发现事实,在杨光南的工作中,有着一种话语之外的存在,它们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故事,或者让人目瞪口呆的奇观,而只是一些基本的事实与经验。当艺术这个游戏被各种理论、话语、制度、立场的冗余设置变得不怎么好玩的时候,回到事实就等于是回到艺术的原初设置,在这里,艺术与政治、与哲学才是平等的、共生的。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