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养闻:刺目之花,回旋之眼

日期:
2021年6月26日 - 2021年8月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6月26日
空间:
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6)
艺术家:
刘养闻

展览简介

Tong Gallery+Project 荣幸宣布,将于2021年6月26日推出艺术家刘养闻的首次个展《刺目之花,回旋之眼》,呈现艺术家近三年来的绘画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8月8日。

刘养闻的绘画意志:刺目之花,回旋之眼

文/夏可君 |翻译/Dr. Dimitra

眼前的花,绝非你之前看过的柔软浪漫之花,它尖锐刺目,似乎被点燃,但又不是梵高式的烈焰,而是如同铁火在回旋,并没有凝固,在骤冷与骤热之间,它们处于自身的外翻与卷动状态,甚至带有刀枪剑戟的锐利,这不是在画花,这是在锻造铁花,以冰冷的火焰锻造花样的生命体。

花已非花,但还是有着花样,有着花意,但绘画体现的乃是一种不屈服的意志,此永不枯萎的花意,才是绘画着迷之处。花非花,而花之意,乃是年轻艺术家刘养闻个体生命意志力的绝对投射。绘画,从来都是个体意志力的隐秘表达,年轻的艺术家刘养闻,以其专注力,以其冷热的悖论知觉,以其抽象与具象之间来回转换的极致张力,让这个看起来如此古老的绘画主题,竟然获得了新的迷人形象。

这些具有铁制感的油画作品,第一眼看上却如同版画,既有版画雕刻的质感,也有一种版画的色感,年轻的画家为何要在油画中追求这种版画的视觉?这既非反油画,也非模仿版画,而是一种深深镌刻的意志,一种不希望对象消失的坚定,所有的花朵最终都会枯萎,但一旦绘画以镌刻的感知去铭记,哀悼也成为纪念,花朵就凝定在不可摧毁的画面上。

我想,画家并非要让我们看花,因为怎么看,这些花都不是用来观看的。哪怕是单纯如同静物画的作品,其玻璃质感的背景,也让其带有一种尖锐感,似乎花叶乃是“针叶”,处于翻折状态,伸展如同动物的爪子,或者自身卷曲,处于回旋状态,宛若刀剑或刀片,是的,带有一种刀片的锋利感,但又并不缺乏翻卷的柔软。这就是艺术家自觉追求的感觉的悖论,正是此脱俗的悖论,让这些花朵作品如此迷人、意外。

其次,这些花朵被置于某种复杂的背景,把花的柔软转变为尖锐,绘画乃是要去触发某种痛感?似乎这是玻璃做成的花朵,绘画要以油性颜料做出玻璃的质感,也许这也是来自于年轻艺术家对于玻璃橱窗的叠印感知,来自于那些装饰的花卉在玻璃映照中的叠印视觉?以至于就是让花朵具有玻璃的质感,但这是破碎的玻璃,那些尖锐感也就由此出现,要打断我们习惯的凝视方式。

养闻的作品让我想到贾科梅蒂的那些巴黎的素描作品,带有雕刻家特有的刻刀感,以无数次不同方向的线条,来刻画一个对象,但永远不可能完成,永远处于过渡状态,反复塑造的过渡状态,让对象获得了灵魂出窍的活力,绘画并非要终结对象,而是让对象更为充分地活跃在我们眼前,绘画乃是让对象重新出生,带着它自己尖锐的嗓音与魂魄的叫喊。

我还是觉得,画家并非要画花,如此的花意,反而是艺术家自由心性的体现与艺术感知的丰富,确实看上去是花朵的基本构型,但在结构上,艺术家并非仅仅固定花的形态,而是从其基本的叶瓣出发,走向纯粹抽象的建构,在对应回环的结构中,形成了“音乐的躯体“。

确实如此,画家的作品一直保持着变形,花瓣成为切片,就是无数切片在重组,成为抽象的片块与单元,就不再是花瓣,但绘画是意志力的个体性传达,针叶就幻化为炫目之眼,很多的局部,看上去如同眼目,如同面孔,神秘的面具与古老的神纹,或者看上去好像字母与文字。

艺术家的想象力进入了“图纹”的自由幻化,进入纹理的自身缘构,或者是某种隐秘的形体,甚至是星体,或者是街道与建筑,或者是迷宫,在解构形体与重建形体之间,神秘图像与自动书写之间,生成出无数妙不可言的形态,这是绘画的变形学,其中有着神秘的引导与诱惑,还有什么比激发自由的想象力,对于年轻艺术家更为重要的自我发现呢?

回到画面上,因为背景基底的复杂性,那些抽象的格子或者斑斓的色调,都让前景的花朵不再固定,而是在画面上不止息地处于变形状态。对于前景与基底关系的复杂自觉处理,让绘画具有了内在的深度与褶层,似乎背后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在塑造前景的形状,让绘画处于不确定与可能的变幻之中。

总之,这是一个个可能的世界,在套叠与穿插中,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可能世界,但一直在转变,在回旋,保持回旋,旋转,炫目,就是所谓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进入幻觉的错视中,绘画的秘密不就是进入此回旋之中,保持自由游戏的欢愉?!

在一幅四米多的大画上,还可以看出年轻艺术家驾驭绘画的天赋,三联式的三朵花,以不同方向,人体汤伯利晚期的玫瑰,处于旋转与回旋之间,内敛与外展之间,具象的形态与抽象的线条之间,蓝色与深暗之间,隽刻与奔放之间,绘画的张力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如何去描述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绘画,对于评论家其实一直有着困难,也许我们就是应该来到作品面前去体会:灿花之天眼、笔触之隽刻、烘托之暗涌、坚定之毅志!具有如此感知深度的绘画,让我们对刘养闻未来的绘画充满了期待。

刘养闻,199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居南京。艺术家的参展经历主要有:“灰寂”,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18);江南叙事第五季·夬曼,可一美术馆,南京(2018);春季艺术沙龙“五月的旁白”,可一美术馆,南京(2017);“悟空”跨媒介实验艺术展,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16)。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